旋耕机之家(xuangengji.com.cn)欢迎您来厂考察洽谈

旋耕机配件

首页 > 旋耕机配件

石家庄旋耕机配件哪家好:争做出彩河南人|扎根太行一崖柏

2023-12-26 01:04:37 阅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林 张华君 李虎成 通讯员 王永乐

初冬的南太行,重峦叠嶂,如屏如柱;层林尽染,满目流金。一株株苍翠的崖柏,深深植根于绝壁岩缝,默默吐绿在万丈悬崖,用不屈书写着巍巍太行的生命奇迹。

山脚下往东南20多里的小镇上,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就像太行崖柏一般,牢牢扎根基层,孜孜服务百姓,迄今已连续在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干了21年!他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这一群人又造福了一方人。

他,就是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

21年来,赵化录曾有多次提拔、回城的机会,他都放弃了。他像一个倔强的“工匠”,硬是将一个原本各方面都很一般的乡镇,“精雕细琢”成为全国重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省百强乡镇、省“五好”乡镇党委、省生态文明镇、省文明村镇,因而被新乡市命名为“吴金印式好干部”。

10月22日,新乡市委作出在全市开展向赵化录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他的故事正在牧野大地广为流传。

赵化录的“大算盘”

——送上门的几十万租金不要,自建的幼儿园无偿“充公”,赵化录是不是糊涂了

11月15日,立冬已过,寒意肆虐,然而在辉县市冀屯镇冀祥社区居民王合印的家中,却暖意融融。浓绿的兰草茂盛繁密,水仙、腊梅含苞待放。

王合印说,以前由于居住的村子位于矿区塌陷地带,房子裂缝进水、四处透风,冬天经常在半夜冻醒,夏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现在城市里有的,俺这里都有;尤其是通上了天然气,感觉生活质量不比城市差。

冀屯镇33个村,其中16个村庄处于煤矿塌陷区。2009年该镇抓住塌陷区安置搬迁的契机,利用煤矿补偿资金,实施城镇化迁建改造。2011年12月5日,王合印作为第一批住户从低矮昏暗的老屋搬到宽敞明亮的冀祥社区。

副镇长史来臻说,当初群众刚住上楼房,赵化录就找到他,问能不能把天然气引到社区来。史来臻往市里跑了两三趟,天然气公司压根不同意。原因很简单,要想通天然气,必须从20公里之外的辉县市区引管道,并过境其他乡镇,用地不好协调,费用太高。史来臻建议,群众反正没有提,能不能缓缓再说。

赵化录一听急了:“这事不能缓。”铁了心的赵化录就泡在天然气公司赔笑脸、算细账,最终用诚心打动了对方,同意向冀屯架设管道。经过半年努力,天然气终于通到冀祥社区家家户户,成了当地大新闻。

提起这事,赵化录说:“我不能让群众乘着电梯往楼上搬煤球。”

冀祥社区办主任温孟栋说,赵书记善于算“大账”,好多事当时不理解,现在就剩下佩服了。

他说,新区幼儿园建成初期,很多人都想租下招生办学,这儿不愁生源,有人光一年租金就出到了30多万元。但赵化录却提出:“新区幼儿园不招租,无偿交给辉县市教育部门,办一所公立幼儿园。”

温孟栋当时目瞪口呆,心想赵化录是不是糊涂了。当公立幼儿园办成后,温孟栋终于明白了赵化录的苦心:社区300多名学生如果是上私立幼儿园,一个学生一年的费用最少得5000元,而公立幼儿园不会超过3000元,师资力量更不可相比,一年光学费就能给群众省下50多万元。

正是赵化录善于算“大账”,很快引入各种“城市元素”,银行、超市、学校、饭店、洗浴、医院、音乐广场……冀祥社区的生活品质媲美大城市现代社区,群众幸福感大大提升不说,冀屯也很快成为辉县市西南的区域发展中心。

让温孟栋打心底佩服赵化录的还有一件事。任金明是益三村的能人,年轻时就摆弄农业机械,这一干就是20多年。他说:“我也想放个响雷,可没有地方放。我的厂子总共两亩大,在这屁股大的地方想发展不可能,找地更别想。”

让任金明没想到的是,转机说来就来。

赵化录去任金明家走访,开始任金明并没有说用地的事,在书记临走时,他才犹豫着说了他的难处。

“俺想着赵书记也就是来转转、看看,咱这事不敢说,也不想说。但看着赵书记是真心想帮咱,就试探着说了一嘴。”任金明说。

当时一起走访的镇武装部部长马新合说,赵书记一路上神色凝重,说任金明用地必须马上解决,不能寒了群众干事的心。下午,赵化录就又带着干部找任金明详细了解情况。在赵化录的支持下,8亩企业用地顺利批下,任金明的现代化厂房终于建了起来。

在生产车间,任金明指着崭新的旋耕机、秸秆粉碎机说:“咱现在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商标,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没有赵书记,就没有俺的今天呀。”

任金明说,为了表达谢意,他想请赵化录吃顿饭,可被赵化录拒绝了。于是,任金明决定,只要是冀屯的群众来买农业机械,都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再便宜100至300元,以此报答赵书记的恩情。

赵化录知道后笑着说:“这可比请我吃饭划算多了。”

赵化录的“生意经”

——“答应企业的事一定办到,不能让客商笑着来、骂着留、哭着走,政府更得讲诚信”

1998年4月,赵化录来到冀屯镇任党委书记。到任之初,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乡情民意。调研后他发现,冀屯镇是个传统的农业乡镇,产业基础差,群众收入低,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多数群众生活还很困难。这种状况深深刺痛了赵化录,他倍感压力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把群众带富,把冀屯带强。

1999年的一天下午,赵化录走访来到麻小营村,村民曹永军种的三座食用菌大棚引起他的兴趣。他拉着老曹赶紧问:“种这个能挣钱吗?你们懂技术吗?销路好不好?”老曹回答:“我们种了两年了,销路还可以,技术也不难,比种玉米强多了!”

赵化录眼睛一亮,按捺不住激动,立刻着手调研。结果很喜人,每个棚半亩地,建棚成本6000元,一年单季收益6000至8000元,当年即可收回成本,并且豫北乃至全省,还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冀屯镇有丰富的食用菌原料,这个产业简直就是为冀屯量身定做的!

说干就干!全镇立刻召开党委会,决定推广食用菌种植。然而,要改变群众一秋一麦的传统种植习惯谈何容易!怎样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场地怎么解决?资金从何而来?技术问题怎么办?一系列难题堆在了赵化录跟前。

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让群众看到效益,镇党委组织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到麻小营村召开现场会。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先试,为群众做榜样。

范屯村的党支部书记石宝贵带领13名党员干部,到武汉参观学习以后,带头建起了15座双孢菇大棚,当年每座棚净收入3万元。群众看到了实惠,村上的食用菌大棚一下子发展到了60多座。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全镇的食用菌种植呈现出了星火燎原之势。到2003年,全镇达到了户均1座棚。

规模上去了,产量上去了,销路问题随之而来。因为产量的急剧增长,群众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双孢菇、平菇滞销了。有的人扬言,要把双孢菇、平菇都堆到镇政府。甚至有的人想把建好的大棚给拆了,重新种庄稼。又一道坎儿摆在了赵化录的面前。不行!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产业,决不能打了水漂!

赵化录的目光又紧紧盯住了市场。镇里成立了服务食用菌发展领导小组,派出了两名副职干部跑遍全省各地的菜市场,又往周边省市跑,武汉、太原、石家庄、北京大型批发市场的门不知被他们踏过多少次。终于,面向全国的食用菌销售网络建起来了。

食用菌发展推广之初的艰难和辛酸还在心间,可是如何拉长产业链条,把产业做大做强,又成了赵化录的心头事。

2010年,赵化录捕捉到一个信息,国内首家食用菌上市企业、广东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意在河南投资建厂。他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就拉上辉县市的主要领导四下广东。

熟悉赵化录的人都说:“化录是和星河生物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细想一下,从开始的梦寐以求,到后来的一见钟情,再到最后的终成眷属,不就是一场恋爱吗?

如今,总投资11亿元的星河生物项目,已全部投产,可日产金针菇230吨,一举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准备明年开建的三期、四期工程预计至少追加投资20亿元。

慕名而来的投资12亿元的华兴纺织是由浙江的峰泽线业开发建设的。峰泽线业在浙江搞棉纱贸易,同时在新疆从事棉花购销,有意到河南兴办企业。峰泽线业董事长任世强因业务关系与辉县市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刘国新熟悉,刘国新便推荐了冀屯镇。

刘国新回忆说,当时任世强非要找市长,不愿在乡镇投资,更不想和乡镇打交道,怕投资打了水漂。在半信半疑中,任世强三次来冀屯,赵化录与他见了三次面。

“三次见面,俩人越谈越投机。后来任世强对我说,只要赵化录在这,他就敢在冀屯投。”刘国新说。

原因何在?赵化录笑着说:“就是答应企业的事一定办到,不能让客商笑着来、骂着留、哭着走,政府更得讲诚信。”

当时赵化录承诺任世强,企业围墙里面的事由企业负责,围墙外的事由他赵化录负责,这也许是最打动任世强的。

华兴纺织的厂房建起后,发现生产用电供给不足,需要重新铺架近两公里的线路。华兴纺织与电力部门对接后,电力部门回复说,架线可以,但需要审批,按正常程序就到了明年。如等不及,可自筹资金自行架线,估计得20多万元。

华兴纺织随即找到赵化录,他连忙到辉县市电力、土地等部门协调用电。几天后,华兴纺织得到通知:电力如期供应,不会影响企业生产。任世强知道后伸着大拇指说,赵书记说话真算话。

华兴纺织公司总经理刘建奇说,从去年3月开工到现在,来的干部没有一个“找事的”,全是问“有没有事”,这让人很感动。

其实,华兴纺织享受的是冀屯的“标准化”服务,落户这里的每家企业都有真切的感受。在赵化录的带领下,落户项目全部实现了企业用地与群众赔偿“零见面”、企业办手续与职能部门“零接触”、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在当地“零干扰”。

随着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冀屯设点布局。目前该镇已吸引入驻企业2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9家,落地资金30亿元。食用菌特色产业叫响全国。全镇公共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增长,今年有望突破3亿元。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73万元。

冀屯镇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冀祥社区

赵化录的“葫芦说”

——“乡镇干部不能像井里的葫芦,从井口看是沉在下面,从井底看却是浮在上面”

在上官庄村民高五姐心里,赵化录是他们全家的“贵人”。高五姐逢人就说:“如果不是赵书记,我的家可能早就不成家了。”

为给不慎摔成重伤的丈夫看病,高五姐家里被掏了个底儿朝天。儿子考上了大学交不起学费。正在村里走访的赵化录得知后,立即协调资助她家一万元,不仅使孩子顺利入学,还帮她在镇里企业安排了稳定工作,重新点燃了她全家生活的希望。她逢人便说:“干部真是比俺亲人还亲!”

“全镇还有没有像高五姐这样的家庭,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到底还有多少困难?如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何形成党员干部人人关心帮扶困难群众的有效机制?”赵化录陷入了沉思。

乡镇干部理应最接近群众、最接地气。然而,赵化录发现,实际上乡镇干部却像井里的葫芦——从井口看是沉在下面,从井底看却是浮在上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镇党委首先给93名干部人人发放一本“民情日记”,要求大家走村访户,记录群众的酸甜苦辣。每一个走访主题定下来,赵化录都会带头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食用菌种植户、养殖户……一户一户地走,一户一户地记,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几年下来,赵化录的“民情日记”记了10多本,摞起来有一尺多高。

通过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民情大走访活动,用制度倒逼镇村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难、所怨;记录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梳理、分析研判,为解决问题提供基本依据。

“不访不知道,一访吓一跳。”在走访中,镇干部发现群众来镇里办事很繁琐,同时还有一部分困难群众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解决普通群众的办事难以及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问题,在“民情日记”制度实行了两个月之后,镇村干部代理代办服务制度和扶贫帮带制度应运而生。村里设有“代办站”,进而发展成为党群服务中心;所有干部都是代办员,每天轮流值班,有什么事到村委会交代给值班干部,值班干部再统一到镇里办理。镇里起初设了“便民服务台”,进而建起便民服务中心,把民政、劳保、电力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4个站所纳入中心,搭建起“从镇到村、横向到边、竖向到沿”的镇村联动便民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老百姓都说,“以前是‘干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现在成‘群众动动嘴,干部跑断腿’”。

随着走访的深入,镇干部发现,有的群众生活很困难,有的生产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壮大。于是,镇党委要求机关干部每人联系帮带2户生活困难户和1户生产困难户。对生活困难户深入帮扶,解决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推进脱贫攻坚;对生产困难户,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贷款、技术指导等问题。

“民情日记”制度、代理代办制度、扶贫帮带制度,这“三项制度”推行以来,冀屯镇干部成了百姓家的“串门常客”,干部作风发生了显著转变:由过去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服务,由重视形式转向办好实事,由管理型干部转向服务型公仆。作风上的转变促进了干群关系的提升:干群融洽度得到提升,党委、政府形象得到提升,群众对干部认可度得到提升,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度得到提升。

冀屯镇千人党员交流大会上,千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赵化录的“两必论”

——“党员干部走在前,各项工作都不难”“逢旗必夺、逢冠必争”

“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赵化录首先从自己做起。

2012年12月8日,轰隆的机械声,打破了原本属于村庄的宁静,随着最后一间危房的倒地,冀屯镇东北流、西北流两个村687户13万平方米的整村拆迁任务,圆满画上了句号。赵化录长长出了一口气……

东北流、西北流两个村,是煤矿塌陷区,房屋裂缝、围墙倒塌,1000多座房屋全部都是D级危房。这两个村的搬迁迫在眉睫。在安置房已经建好、各项补偿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对危房是先搬再拆,还是先拆再搬,一直纠结着镇村干部。部分群众想先搬再拆,甚至不拆,这样做将留下巨大的后遗症;先拆再搬,群众有抵触情绪,干部有畏难情绪,工作推动难。

在困难矛盾面前,赵化录敢于碰硬、勇于担当。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毅然决定,先拆再搬。但就在这时,村里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蛊惑群众,抵制拆迁。工作队进村宣传政策,群众抵触情绪大,工作陷入了僵局。

怎么办?赵化录说:“党员干部走在前,各项工作都不难。”他带领班子开始入村走访党员、干部、群众,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统一思想,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拆迁。有党员干部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在镇里歇着,他说:“干部是用身影指挥人,不是用声音指挥人。”

最后,赵化录把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个个叫来谈话,“作为党员干部,现在就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关键时刻一定要冲得上。你们不仅要第一个拆,还要发动亲戚朋友带头拆!”

村支部书记黄光明第一个把自己的房子给推倒了。

村委主任王新来在拆除自己房屋的同时,还动员了自己的8家亲戚带头拆迁。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拆迁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3天内签协议、腾房屋、拆老屋、搬新区,一气呵成,创造了拆迁工作的“冀屯”速度。

有人问赵化录:“拆迁这么难的活儿,你却干得这么漂亮,有啥诀窍?”

“我心中最有底儿的,就是我们镇有一支说干就干、一呼百应的党员干部队伍!”赵化录说,管干部带队伍是主要领导的重要责任;要想把队伍带好,一定要有一种精神。冀屯提出的精神就是“逢旗必夺、逢冠必争”。旗只有一面,冠只有一个,有时候可能夺不到、争不来。但就是在“争、夺”的过程中,队伍的精气神不一样。通过去争、去夺,让干部充满激情,让组织充满活力。

说到冀屯镇抓党建的“诀窍”,赵化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全镇33个行政村有村支两委干部216名,党员1772名,村民代表1066名,三支队伍共计约3000人。这支队伍管理好了,带动影响全镇6万群众不是问题。”

工作中,赵化录总结了一整套“选、育、管、奖”的干部管理机制。一批懂党建、素质高、业务精、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村支书脱颖而出。他们成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骨干,2017年对33个村进行考评,支部书记100%优秀,党员100%合格。

赵化录的“获得感”

——“把职位当官位,越当越累;把职务当平台,越干越有劲”

今年4月30日,省里一位领导到冀屯镇调研时,问他:“化录同志,你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干了21年的党委书记,思想上动摇过没有?想过提拔没有?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领导提问得很突然,赵化录回答得也很实在:

第一,是组织的充分认可和支持。没有组织上的充分认可、信任、支持,我一天都干不了。每当换届选举的时候,在思想上肯定有波动。最终组织让我留下来了,我是这样理解的:组织上把我提拔了,是对我的肯定和信任;组织把这么重要的乡镇交给我,让我在这继续干下去,更是对我的肯定和信任。

第二,有坚持干下去的“底气”。在组织上认可的同时,我最大的底气,就是带出了一支同心同向、一呼百应、说干就干的支部书记队伍和村支两委干部队伍。有一帮人和你同心同向,何愁没有信心?

第三,就是成就感和责任感。许多乡镇干部,上顾不了老,下顾不了小,成天都是披星戴月,两头不见太阳,肯定是苦、累,也有委屈。但是苦也好、累也好,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到一条条路修通了,一栋栋高楼建起来了,一个个项目落地了,我内心就有了满满的获得感。正是这种感觉,鼓励我、鞭策我、激励我,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下去。

2009年,组织准备调整赵化录到副县实职岗位,可是正好赶上新区建设、煤矿铁路3000亩土地的征用,面对急难险重的建设任务,他选择留下来;2014年,赵化录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心脏放了4个支架,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心疼他,劝他回城,但面临3个亿元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他还是选择了留下;2016年乡镇党委换届期间,组织考虑调整他到距离县城较近的单位工作,但在投资35亿元煤矸石发电项目面前,他又一次选择了留下……

赵化录常说:“把职位当官位,越当越累;把职务当平台,越干越有劲。”而自己作为基层党委书记,唯有抓好队伍,服务好群众,搞好发展,才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实现来冀屯的初心。

今年6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召开后,赵化录第一时间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学习了会议精神,会上提出的“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对他触动很大:“我感觉这些年自己摸索的路子对了,方向更加明确了,干工作更有目标了。”

省委全会强调,每一个河南人都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原更加出彩紧密联系起来,树立起强烈的争先进位的出彩意识,争做出彩河南人!赵化录说,这与我们提出“逢旗必夺、逢冠必争”的冀屯精神非常契合。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冀屯镇立即着手制定了今后五年党的建设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在规划里提出了在全省找站位、新乡争第一,基层党建高质量制度化机制化,乡村振兴走出自己的特色路子,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百强乡镇前十名的目标。同时提出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户厕改革、垃圾治理、天然气入户等各项工作,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当标杆,做表率。

赵化录说,该镇目前在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80名流动党员和遍访全镇石家庄旋耕机配件哪家好290户贫困户、786名贫困群众的“暖心行动”的同时,正在全力铺设管网,确保年底前全镇33个村全部通上管道天然气。他们还超前谋划,通过前期镇财政每户垫付800元资金的方式,让农民年底前全部像城里人一样用上水冲式厕所,村里的污水经化粪池三次过滤后,排入村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冀屯镇污水处理厂。

为了使全镇党建高质量和发展高质量再上新台阶石家庄旋耕机配件哪家好,赵化录要求全镇干部要树立互联网意识、强化互联网石家庄旋耕机配件哪家好思维。11月16日邀请专家到冀屯给全体镇机关干部讲课,拟在全省乡镇率先打造智慧生态产业园区和社区,启动建设数字冀屯。

21年来,赵化录就像一株崖柏,把根深深扎在太行山区,为大山增色,为群众谋福利,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冀屯镇献出了青春和岁月。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

相关推荐

  • 旋耕机品牌大全

  • 最新旋耕机信息

  • 联系我们

     

    18215288822
    1658848789@qq.com
    18215288822
    qiepianj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