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国农业春耕正自南向北推进,在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农民朋友关心的秸秆到底让不让烧的问题,近日终于尘埃落定:严禁露天焚烧,不留窗口期。一月份,@为卿画眉说三农在本头条号发表了题为《秸秆还田:日本成功经验解析与中国借鉴途径探究》的原创文章,两个月来,32万的浏览量,800余条的评论量(另有微头条评论近200条),客观上使这篇文章成为针对“秸秆咋处理”问题的调查问卷。同时,为卿画眉说三农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机会,先后在黑龙江北安、宁安、桦南等地针对这秸秆处理问题题,直接听取了一线农业生产者的真实看法。
本文,基于这些信息反馈,对当前“秸秆还田”的推行效果、农民的想法、解决秸秆问题的建议进行探讨分析,希望为解决保护环境和保障中国农业丰产之间的矛盾有所启发。秸秆还田对生产的利弊,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较为详细解读,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相关样本数据
1、南北方不同的生产体会
对秸秆还田在保护环境和培肥地力方面的作用,绝大多数农民都很清楚,并从情感上支持,觉得在当前严重依赖复合肥等化肥导致的土壤结构变差的趋势下,大豆、玉米秸秆等还田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秸秆还田的效果上,南北差异明显,南方的农民朋友约超过50%以为利大于弊,以为连续还田2年后,庄稼根系好,长势旺,对产量有提高;但是北方,尤其是东三省的农民朋友几乎一边倒,觉得秸秆还田带来很多生产难题:还田的秸秆腐烂慢影响耕地、种子吸水困难,苗不齐,病害逐年加重,农药用量明显增大甚至翻倍,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
2、南北差异背后原因
南方气温高,持续时间长,降雨充沛,还田秸秆一年内基本就能完全腐烂,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疏松肥沃了土壤;但是在北方,尤其东三省,气温整体偏低,以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的牡丹江市为例,每年最高温超过30摄氏度的天数一般不超过一周,大田生产从五月初开始到十月陆续收获,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半年,从农民反馈的意见看,一年还田的秸秆要两年时间才能腐烂到不会影响播种和作物生长的水平。
简言之:温度是决定秸秆还田效果的最核心因素,秸秆腐烂的速度与积温水平成正相关,各地积温状况相差悬殊,“秸秆还田”越往南效果越好,越往北越差,这说明秸秆还田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多途径解决。
秸秆还田,残茬大,影响生产
1、秸秆打包
基于秸秆还田效果不甚理想,近两年来在东北地区“秸秆打包”开始大面积推广,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在生产中也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打包不彻底,仍有残余,在七台河等地,甚至有的地块在打包车过后仍残留10cm以上的长秸秆,长玉米秸秆等残留量甚至达到三分之一,农民只能自己再次清茬;其次,打包主要针对平原地区,对大面积的坡地难实施,非平摊地块,农民只能自己拉走或者堆放在地边,同样耗费巨大人力成本;其三,打包后的秸秆无处安放,找不到消化处理途径。
2、沼气发酵
做沼气发酵成本投入暂且不说,就直接影响发酵效果的气温来说,北方适于沼气发酵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5个月,使用效率太低。而且冬夏巨大的温差(牡丹江地区冬季最低温约零下30摄氏度,夏季最高温在零上30摄氏度),对发酵池的要求也更高,普通的施工难以达到使用标准会在温度的剧变中开裂。
秸秆过长、发酵慢是北方还田最大障碍
3、制作燃烧棒
这种方式在牡丹江等地有试行,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回收打包秸秆花费的人力、燃油费等成本,加在一起会高出燃烧棒创造的价值,没有持续稳定的补贴作为支持,这种方法无以为继。
找不到消化利用秸秆的方式,不管是机械打包还是农民收集的玉米秸秆等,都只能自己找空地堆放,主要堆放地是不影响耕种的河滩或者路边,造成的结果是:雨季涨水秸秆漂入江河,造成堵桥堵河道,路边秸秆在积水泡发后,污水流溢,气味难闻且持续很久(这是农户真实叙述也是笔者亲眼所见)。
简而言之:用秸秆回收的方式缓解秸秆还田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大的障碍有两个,一是成本高,二是回收后找不到有效利用途径,造成堆放后二次污染。
“一斤玉米换不来一瓶矿泉水”是不争事实,中国农业生产的利润本来就很薄,而且我国的农业利润还不把自己的人力成本算进去,对比鲜明的是,二三产业劳动力却成本持续增加,农资价格逐渐抬升,粮食价格平稳,但从种到收到销售整个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却一点都不少,相比之下中国农业生产没有“比较优势”。
秸秆打包后怎么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黑龙江绥化一位农民用头条私信给@为卿画眉说三农的一笔庄稼帐,可能代表了多数农民的心声:
一:秸秆离田可以,可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带,一晌地的秸秆就会占很多地方,出地就得堆沟边,可是赶上雨水大,堵了水路就得冲地。二:打包也挺好,出台的政策也好,可是打包机走的那趟根本抽不干净,旋耕机只拖堆,播种的时候种子落在秸秆上就是粉仔,接不到水份根本不能出芽。我们这里地块零散,打包机根本不去打,拉包也费劲,没人愿意收购,我们这里打包都得自己花钱,村上倒是补助了,种植补贴的钱堵在打包费上将够用。最根本问题就是零散地不乐意给打,是不是给种植加大成本?三:翻地机给我们翻地,秸秆是埋上了,可是我们东北地区平均气温没有南方高,秸秆埋在地里一年都不腐烂。病虫害加大,成本加大。翻埋的地,来年开春起垄也是难事,正常春天直接起垄,翻完以后不用轻耙根本起不了,是不是成本又加大?
我给你算算以前焚烧秸秆种地成本,地价6000元,起垄400元,油工钱500元,种子800元,肥两遍2000元,收地800元,药400元,播种费150元,这些还不算杂费加起来就得11000多元,我们这里平均产量一晌地20000×0.62元,才12400元,你说挣钱不?现在不让焚烧秸秆成本还加大。
我们不是抵触秸秆禁烧,得让我们农民见到实效,“秸秆还田”好处我们都知道,我们也承认。可我们这个地区不适应啊!
很多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种了
在农民朋友的讨论中,也有很多建设建议,@为卿画眉说三农对其中几种较为典型的建议分析如下:
1、分散式的过腹还田
“农民每家每户准备粉碎秸秆的机器,粉碎后的又可以做成是可以供猪牛羊吃的饲料,猪牛羊等一些粪便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来改善土壤!”
分析:如果家庭养殖仍能持续,这种方式具有较高推广意义,通过动物消化分解,可大大提高秸秆发酵分解速度。已有的实验数据现实,自然腐熟需要4-5个月的动物排泄物,用速腐菌处理15-20天即可腐熟充分,春季回收的秸秆,过腹发酵后完全可在秋季回田。而且通过家庭养殖可促进农民增收,并对提高肉蛋产能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上,可根据养殖规模及对秸秆的消化能力来配备粉碎机械,如果担心分散养殖污染环境,可在补贴支撑下以村为单位建立标准统一的养殖场,做到粪污无害化处理。
2、适宜天气集中焚烧
秋季不让烧秸秆,我支持,因为秋季秸秆水分大容易产生大量烟雾,加之气象条件的因素造成雾霾污染严重!但春季就不一样了,秸秆燃烧充分产生的烟雾较小,在气象条件有利的情况想,容易散去雾霾,需要注意的是防火!
分析:秸秆焚烧产生大量烟雾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在于燃烧的秸秆干燥度不够,干燥度好的情况下,秸秆燃烧迅速而且烟雾很少!在还田难腐烂的情况下,将秸秆事先集中起来并保证通风促进风干(打包不行,不容易散湿),次年春耕前即可以充分风干,在风力微弱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集中焚烧,可最大化降低烟雾量,并杀灭秸秆中的虫卵、病菌和草籽,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几率,减少农药成本。
秸秆充分干燥,燃烧方法得当,烟雾会大大降低
3、其它方法
新疆这边就没有什么焚烧秸秆,秸秆还田的!秸秆全部打成墩子,养牛养羊的老板就来把钱给你,人家拉走了!或者造纸厂的早早就过来一亩秸秆多少钱,把定钱给了,等机器收割完人家自己就拉来了!
分析:秸秆是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焚烧是一种资源浪费;秸秆还田是无害化利用的一种方式,但在很多地区并不是最佳方式。养殖消化、造纸、制造酒精、提取木质素等等值得试验探讨,比如制酒精,可以化解秸秆积压、酒精销售变现、发酵残渣还可以肥田,而且属于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拓展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不但可解决秸秆难题,还能一举多得实现多重增值。
秸秆造纸是解决途径之一
种地填饱肚子早已不是问题,但靠种地走上致富路,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很难,种地效益低农民就会流失到二三产业,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多半外出务工,涉农年龄持续后继乏人,留下来坚守的农业劳动力,多半是年龄大或因家庭等缘故“出不去”。新冠疫情让各国开始紧捂粮袋子禁止出口,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保障粮食安全捂住粮袋子最好的方式,是保障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但现在,农民、农业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与获得的收入水平并不匹配。秸秆还田必须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而一种新做法的顺利推行,也必须有解决潜在问题的办法做为铺垫才能顺畅。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