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大家好,我现在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个农场,离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农场的名字叫「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今天我到这个农场来体验有机农业的发展。
「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是两位博士做的,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相关的博士,非常了不起。他们现在统称为“掌柜的”,女主人叫石嫣,另一位叫程存旺,两位都是博士毕业,都是在农业大学温铁军老师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两位也是因为农业结缘走到了一起,最后变成了一对夫妻。我一些北京的朋友是「分享收获有机农场」的会员,加入会员以后,农场每个礼拜都会给他们寄一篮子自己农场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和有机饲养的肉类,100%干净的蔬菜。
我先稍微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她毕业以后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因为学农业,到美国农场考察了一年,在那里地地道道当了一年农民,他们那里的农场主都会种植非常绿色有机的食品、蔬菜、水果,她在那里看到了国家在农业方面对老百姓健康非常负责任的一面。
石嫣的老公程存旺,人大博士,毕业后还到农村当了两年镇长,大家都叫他陈镇长。石嫣回到中国后,她就下定决心要让中国老百姓吃到非常安全的食品,后来两人投身于如何在中国研究并且种植安全的食品,包括蔬菜、粮食等等,最后做了这个「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他们俩从地地道道的博士毕业,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分享收获有机农场」开发了非常好的有机产品,现在也建立了有机产品的网络销售。
「分享收获有机农场」经历了很多风雨,大家都知道做农业不太容易挣钱,也不太容易持续,一般有机农场的产品都会比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农产品成本高很多,至少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成本是要高很多的,当然如果未来能大面积种植,成本也可能会稍微降低一些。
今天,我将和石嫣进行一次对话,聊聊她对有机农业的看法,以及在未来,我们怎么能吃到安全的农产品,用什么方式可以持续支持生产出优质农产品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农夫旋耕机箱体配件
俞敏洪:石嫣你好。
俞敏洪:我记得你读的是农业相关的博士,但大部分人博士毕业以后很少会真正去做一个农场,让自己天天灰头土脸跟土地打交道,生活条件会变得比较艰苦,尤其中国农村不像国外农业那么成熟发达,甚至都可能无法住舒适的房子,而你又是前途无量的状态,你是怎么下定决心要走进农业领域的?什么原因促使你下定决心,把自己这辈子的美丽和岁月都交给农村呢?是什么节点使你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和农业联系起来?
石 嫣:我是在河北保定城市里出生长大的,一直到26岁,对于农业没有任何概念。我家亲戚也基本没有在农村的,但我本科学的是农业经济管理,那时候我选这个专业主要原因也是看重后面“经济管理”几个字。直到后来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硕博连读)的时候,当时我的导师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他经常要求我们必须真正到乡村去寻找三农的真问题,而不只是看一些简单的论文,我才开始到乡村去调研,对农业稍微有一些概念。
在大量乡村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写得很多很好的政策建议、报告,落实到乡村的时候,都是真正在一线生产的农民,一些我们叫做386199部队的人在做,38是妇女,61是儿童,99是老年人。我在想,我们的政策建议,怎样能让这些真正在乡村的人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也能享受到政策的福利?尤其我看到真正在一线生产的农民,他们使用农药、化肥这些化学产品,实际上对他们自己的伤害是最大的。
但真正让我决定想要创业,一生都想在乡村生活的转折点是,2008年的时候,学校有一个机会,我去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农场实习。我在那个农场生活和工作了半年,在那半年的时间里,每一颗菜都是我自己种出来的,虽然我的手全都磨裂了,脸晒得特别黑。但从我种出第一棵菜开始,我就发现我生产出来的蔬菜和我原来吃的味道,为什么差距那么大?我们当时在农场里没有信号、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基本上每天的生活都是跟土地在打交道。我就感觉到在土地上的这种生活是我想要的,非常踏实而且接地气。
同时,我感觉真正从事有机农业,我们是通过改变自己去改变我们想要改变的问题。我们从自己的生活开始,从自己和食物的连接开始,逐渐可以影响更多生产者。每个人每天吃三顿饭,就是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我们作为消费者,不一定要做一个很大的事业,我们只要认真吃饭、认真对待食材,我们对自己选择的每一颗菜,每一个鸡蛋,每一块肉,都认真负责地去对待,作为消费者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所以通过那半年真正在土地上的生活,我想我自己以后的研究和生活应该是乡土的,我希望每一天和大自然能够亲密接触。
俞敏洪:你是怎么和程存旺认识并且结成夫妇的?是他说服你做农业还是你说服他做农业?一般来说应该有一个人做,另一个人找另外一条道路,因为农业这条路实在太不好走了,但后来你们俩一起投身农业,好像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农业,是出于内心真正对农业的热爱,还是背后也有比较大的商业考虑?
(石嫣和程存旺 图片来源于“分享收获农场”公众号)
石 嫣:我们俩算是因为农业结缘。您可能不知道,2021年我们刚生了我们的第一个小宝宝,给她起了名字叫程实爱,“程实爱”的首字母也是农业模式CSA,和我们所推动的理念是有关的。
我和我爱人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都是温铁军教授的研究生。我爱人本科在北交大读的是工程管理,绝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而他因为当时在本科就读到一些关于“三农”问题的书,立志本科毕业后考到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门下,我们实际上是师姐和师弟的关系,我比他早一年入学。
开始我们没有谈对象,正好我回国之后,人大在海淀凤凰岭脚下建了一个产学研基地,我俩因为不同的原因,我是从美国回来之后想真正实践,去了这个基地,我爱人因为本科就想去支农,他就在硕士的时候休学一年,也去了这个基地,所以我们是在那个基地一起实践的时候认识的。我爱人经常开玩笑说我是海归,而他算是真正从中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农人。
俞敏洪:我知道你们夫妇到顺义的时候一无所有,你们是通过朋友圈筹资了30万开始开展自己的农业事业。为什么选择这种募资方式? 石 嫣:在创办「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之前,我们觉得农业,特别是生态有机农业,不能简单靠一些投资或者资本的方式去做,因为这本身是一个慢的事,一颗菜长起来还需要几十天时间呢。那时候我们想创业最好的方式就类似于众筹,我们就找了10个朋友,让每个朋友提前订了5年的菜,一年算6000块钱,5年就是3万块钱,10个家庭就是30万,我们就用了30万开始创业了。我当时想,哪怕这农场未来做不下去,这10个家庭未来5年的菜,我也必须能保证他们吃得上的,这是创业的起点。
我们用 农夫旋耕机箱体配件30万每年滚动,一直生存到了现在。如果我们俩不是一起做农业,很可能不一定能走这么长的时间。我们都希望能够通过社会企业的模式推动我们想做的事业,而不是简单通过慈善或者简单的支农。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