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早晨,新安江水库泄洪激起的水雾与久违的阳光一起,勾画出一道彩虹。国网新源新安江电厂 供图
回家了!7月14日晚上11时,76岁的王樟荣推开窗户,一阵凉风拂过,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离家5天后,再次躺回自家床上,王樟荣安心睡去。他知道,与自家仅一座防洪大堤之隔的新安江,也与他一样,重新回归安宁。
就在8小时前,新安江大坝关闭泄洪闸。史上从未有过的9孔泄洪,逐次减孔到最后全部关闭,终于成为杭州防汛史上一个特别的注脚。
再次回顾这一周来的惊心动魄,建德频频成为人们提及的城市:作为新安江大坝所在地,这座浙西江城成为水库泄洪后第一个被汹涌江水冲击的地方,也成为此次梅汛中钱塘江流域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洪水退却,生活继续。与这座江城一起坚守的51万建德人还好吗?他们如何重整家园?近日,记者来到建德,记录一段特殊的历程。
7月14日15时,新安江水库合上了最后一孔泄洪闸。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董旭明 吴佳妮 姚颖康 摄
脸上仍是坚定和希望——
“多少风浪都挺过来了,这次也能扛过去”
王樟荣的家,在建德市新安江街道罗桐社区。
7月7日10时后的23小时中,新安江水库从3孔泄洪增至9孔,建德沿线8个乡镇(街道)受到泄洪影响,距离大坝最近、位置又最低矮的罗桐社区成为城区受淹最严重的地方。
7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该社区,街道干部、志愿者正在帮忙打扫清理,大堆从淤泥中清理出来的废弃物堆在单元楼空地上。
安全起见,电闸还没有推上。走进一楼房间,到处是黑漆漆的。打开柜门,里面的衣物还在滴滴答答往下滴水。有志愿者拎着水枪来冲洗地面,细细碎碎的石灰、泥浆随着水流一道冲了出来。
这次泄洪,建德伤得不轻——记者从建德市防指了解到一组数据:全市共有13个村(社区)受淹,10027人被转移,127个在建工地不同程度进水,45家企业受到灾情影响,其中停产20家。
无论洪水如何凶猛、损失多么惨重,我们在众多当地人脸上看到的,仍是坚定和希望。
多少年来,建德人的命运,都与新安江、新安江水库紧密相连,王樟荣也不例外。
他告诉记者,自1994年搬到这里,他就一直住在罗桐社区。社区里住的大多是当地退休工人,有些是从供电局退休的,也有从木材公司退休的,多多少少都和新安江水库有点关系,也经历过多次泄洪,因此能理解新安江大坝泄洪的必要,“能保护上游,也能保护更多的地和人。”
“被水泡过的、用不上的都扔了吧!”王樟荣一边收拾着一边说,“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但看事情总归要长远些,也更积极些。”
“和早些年相比,政府部门的救灾速度越来越快了。”他说,前一天市里搞了次大活动,号召全市干部群众一起清扫沿江被淹地带,这两天陆陆续续来了好多车子,一起帮忙清理,应急部门还连夜对第一批8栋受淹比较严重的居民楼进行消杀。
“情况在慢慢好起来。”这也是不少建德企业主的看法。
30公里外的建德市下涯镇溪上工业园内,一家生产汽车制动器零部件的小企业损失不小。老板楼国权带着记者在车间里察看情况。“油压机、模床、电梯都坏了,要请人来修。”楼国权说,洪峰来临时,大批重型设备和来不及转移的汽车金属零部件都浸泡在水里,电机进水就不能再用了。
虽然损失较大,但楼国权并不畏缩:“以前多少风浪都挺过来了,这次也能扛过去。”
洪水退却后清理受淹小区。新安江街道 供图
灾后自救,大家并肩作战——
“水退到哪里,我们就清扫到哪里”
王樟荣和楼国权都不是独自在战斗。
我们从建德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时至今日,建德市1.1万余名党员干部仍带领广大群众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始终不曾停下脚步。
从水库开闸泄洪以来,记者已经与新安江街道府西社区党委书记郑迎春打了3次照面。
第一次是7月7日下午,她正挨家挨户催促还没及时撤离的居民紧急转移;第二次是13日上午,她帮居民清理受淹的储藏室;第三次是当天晚上9时,她又在新安江防洪大堤上值班巡堤。
大水退却,郑迎春说:“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记者看到,她微信朋友圈里有张照片分外眼熟。那是7月13日早晨的新安江江面上,新安江水库泄洪激起的水雾与久违的阳光一起,勾画出一道彩虹,持续时长近3小时。
这个场景随即在建德人的朋友圈刷屏,郑迎春也默默转发了。她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从7月6日开始,这位普通的社区干部就处于工作与睡觉无缝对接的状态:“没在家里吃过一顿饭,有时候凌晨两点回家,凌晨五点来个电话,又得往社区跑。”
郑迎春的手机始终连着个充电宝,见记者注意到了,她一笑:“每天100多个电话来找我。”与居民沟通,与街道协调,上传下达最新消息,她的微信消息提醒不停在响。
她的体力消耗也很大。洪水来临前,郑迎春和同事们忙着帮居民们把能抢出来的家具家电,从不断上涨的洪水里抢出来;洪水退去后,郑迎春和同事们做得最多的体力活,还是帮受淹群众扛出遭水淹废弃的家居物品,堆放在空地上,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理。
后面的活不仅是花力气。还没走近这些在污水淤泥里浸泡了几天废弃物,一股臭味就扑面而来,记者马上捂住鼻子,郑迎春杭州旋耕机配件在哪买便宜却毫不在意:“闻久了就习惯了!”
现在,新安江水库水位已经下降到警戒水位以内。走在建德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像郑迎春一样,为重整家园而忙碌的人们——
还是在新安江街道,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的80余名电力工人组成突击分队,顶着大太阳对浙西小区1幢居民楼进行电力隐患排查、表后线路整修等电力设施灾后恢复自救工作。
梅城镇千鹤村的女党员、女干部、女民兵、女志愿者,则组团去清理新安江畔洋安大桥至半岛山庄附近的沿岸淤泥。
在这次泄洪和持续降雨中农田受灾严重的大洋镇,党员、农技员和志愿者们积极到一线去帮助农户生产自救,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7月12日,在建德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上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区群众拿着铁铲和扫帚到新安江边集合,参与“万人大清扫”行动,喊出了“水退到哪里,我们就清扫到哪里”的口号……
7月14日早晨,建德市民又开始在新安江畔的绿道上晨练。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董旭明 吴佳妮 姚颖康 摄
田野里播撒希望的种子——
“过半个月再来,肯定特别好看”
一条新安江,不仅维系着建德主城区近10万居民的生活,也泽润建德乡野的上万亩良田。
农业,是建德此次洪灾中受创最严重的产业之一。据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建德全市粮油作物受灾面积约1.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85万元;经济作物受灾面积约0.7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416.2万元;农田损毁2532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211万元。
数字的背后,是农户们焦灼的心情。7月13日上午,我们来到下涯镇时,种粮大户杜健正在地里盘算这场水灾后的损失:“700多亩稻田,有200亩被淹,其中150亩几乎绝收,还有西瓜、花生之类,肯定什么都没了。”
上周,杜健着急上火又淋了雨,得了一场重感冒,这两天算是勉强接受了事实:“光着急没用啊,还是得往前走,大不了重新来过。”
当天一早,杜健就开车前往富阳,那里有60斤黑稻种子。前一天晚上,在富阳从事农业的朋友打电话来问他要不要时,他恨不得立马收入囊中:“要!当然要!我一早就来取!”
稻种,是现在的救命稻草。在杜健家农田旁的一个临时休息点里,4个大麻袋装得鼓鼓囊囊,堆放在房间一角,这是政府部门送来的700斤救灾稻种。再加上自筹的部分,杜健盘算了一下,差不多了。
农时不等人。7月11日起,9000余斤稻种从建德市种子管理站出发,被送到7个受灾乡镇的一批种粮大户手里。
“这些是我们储备的应急稻种。”建德市种子管理站站长严百元告诉记者,这批稻种是特意挑选过的“秀水519”常规晚粳稻,适合7月15日前后播种,可以更好地助力恢复农业生产。
“拿到稻种,心里就踏实了。”57岁的老农人吴文龙,是杜健手下的“技术总监”,自泄洪闸开启,他就几乎没睡着过。如今,吴文龙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最难的都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做什么都是往好里走。”
雨一停,吴文龙就领着工人给未被洪水淹没的稻田追肥打草。旋耕机和拖平机轮番上场,以最快速度将绝收稻田重新翻土、消杀,等待催芽成熟的稻种下田。
吴文龙还从寿昌镇请来6名女工,将受淹农田里状态较好的禾苗一一拔起。这些禾苗将被移栽到新翻稻田里,很快就能恢复生机。
除了稻种外,建德各部门已有多路举措齐头并进:农业农村局已牵头召开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专题会议,部署灾后农业恢复工作;因有“农村公路保险”,建德500余公里村道获赔80余万元;新安江大桥、白沙大桥、建德大桥、洋安大桥等相继恢复通行;对受灾居民、农户、企业进行补助的政策,正在抓紧制定中……
“信心肯定是有的。”临走的时候,吴文龙捧起一把即将撒入土中的稻种给记者看。白色的嫩芽已经冒头,他让记者过半个月再来,“那时候这片稻田又是绿油油一片,肯定特别好看!”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