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之家(xuangengji.com.cn)今天给各位分享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央媒看湖南|小农机开进丘陵山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湖北通城:茶园机械化服务队助茶企增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央媒看湖南|小农机开进丘陵山地
2、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湖北通城:茶园机械化服务队助茶企增收
3、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蹄疾步稳
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央媒看湖南|小农机开进丘陵山地 ♂
人均耕地少、田块“碎片化”,湖南省双峰县因地制宜破难题,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近八成
小农机开进丘陵山地(人民眼·乡村振兴新气象⑦)
记者 吴齐强 王云娜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农民在操作微耕机。
葛可为驾驶收割机将收获的稻谷装车。
双峰县田园风光。
双峰县一家农机制造企业的工人在装配微耕机。
图片均为李建新摄(人民视觉)
引 子
地处丘陵山区的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均耕地仅0.72亩,且田块窄小又分散,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却达78.82%。
稻浪滚滚,机声隆隆。7月中旬,双峰县早稻陆续开镰收割。双峰县鑫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动6台收割机、5台旋耕机、2台插秧机和5台抛秧机,对合作社种植管理的稻田开展机械化作业。
“这里面积最小的一块田只有一分,但小农机可在地里畅通作业,已实现耕种收全环节机械化。”指了指身边刚抛下秧苗的水田,鑫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葛可为说,“我们这儿田块窄小、坎高土薄,过去农机进不了田,到了农忙时节,一家人得起早贪黑忙上好几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达6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三成左右。受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丘陵山区目前仍然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区域。农业农村部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指出:“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较快,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典型丘陵山区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低于5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提出“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也明确要求“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推进适宜装备研发推广”“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推进作业服务模式创新”。
近年来,双峰县支持引导本地农机企业研发推广适应丘陵山区耕作特点、覆盖农作物种植全链条全环节的小型农机,开展农机技术服务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推动实现小型农机用得上、用得好。2019年1月,双峰县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农忙时节,记者走进双峰县的田间地头,听小农机开进丘陵山地的故事。
合作社理事长葛可为——
“山地用上小农机,乡亲们既省时省力,又增产增收”
水田里,葛可为驾驶着小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排排稻穗被利落地收割,稻秆经机器粉碎后从后侧排出就地还田。收割完成,葛可为将收割机开上机耕道,按下“送粮”键,一粒粒稻谷经一根圆形管道落入三轮车货厢,随即被运往合作社进行烘干作业。
站在田埂上,65岁的双峰县荷叶镇神冲村村民曾广德笑意盈盈,言语间透着丰收的喜悦:“我家两亩多水田,半个小时就收完了,收了900多公斤稻谷呢!”
这几年,随着年岁增长,曾广德体力大不如前。家里的承包田,他种了双季稻,将耕田、植保、收割这类活交给葛可为开办的农机合作社承担,自己只管育秧、插秧、灌溉等。
收割作业一结束,曾广德便用锄头在田埂挖了一个口,一股清水立时从水渠流进田里,“明天一早,老葛过来耕田,灭茬、耕翻、耙地等都是机械化操作,半个钟头就能完工。我当天就能插完秧,比过去省劲多了。”
“过去几乎没有机器用,哪轻松得起来?”回想起20多年前农忙时的情形,58岁的葛可为告诉记者,“手拿镰刀割稻穗,犁田耙田加整地,还要争水栽禾苗,家里3亩田起早贪黑要忙一个星期。”
2000年1月,葛可为把自家水田无偿托付给邻居耕种,自己和妻子到省城长沙经商,一去10多年。
2013年回乡过年时,葛可为两口子偶然来到位于县城的农机交易市场。一台台小农机,让他们眼前一亮,也捕捉到商机。“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适合我们丘陵山区机械化作业的小农机。”夫妻俩很快决定回神冲村创业,和几名村民共同出资成立了鑫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们的小农机很受欢迎,通过种粮和开展农机技术服务,去年合作社纯收入149万元。”指了指身边一台双峰县出产的微耕机,葛可为边介绍边演示:这台高1米、耕幅1米的微耕机,重量轻,个头小,能在小地块作业,配上相应机具,还兼备喷水、抽水等功能。
“在我们丘陵山区,田块‘碎片化’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水田即便成片流转,因受地形条件影响难以完全拆除各地块间的田埂,农机仍只能在小块田里作业。”葛可为说,“我们合作社办得红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搭上了当地大力发展小农机产业、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的快车,经过适地化改造、研发出的小农机轻便灵巧,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
不只耕种,在育秧、烘干、脱粒等环节,小农机也发挥着大作用。葛可为说,过去人工育秧,秧苗分布疏密不均、发育先后不一,一亩秧田供应约15亩大田的秧苗。采用机械化育秧,秧苗分布均匀、生长一致,一亩机育秧田能供近20亩大田的秧苗,有效节省了育秧田面积,提高了耕地利用率。
“山地用上小农机,乡亲们既省时省力,又增产增收。”葛可为介绍,目前合作社已购买各类小农机70多台(套),为周边10个村的500多户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
双峰县共有55.5万亩水田。截至去年底,全县一季稻、双季稻播种面积合计达到99.81万亩,稻谷总产量44.92万吨,实现稳中有增;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82%,同比增长2.3%。
农机企业负责人刘若桥——
“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面临什么难题,产品就着力解决什么难题”
第二天,葛可为如约来给曾广德耕田。
“老葛,又换新机器啦?这新机器好在哪?”曾广德发现,葛可为今年驾驶的旋耕机和往年不一样:以前是轮胎式的,现在是履带式的。
“好处多着呢!”葛可为钻进驾驶室,拨动身旁的操作杆,旋耕机随即在秧田里平稳穿梭,前行、转弯、调头,犁深、耙细、抚平……不一会儿,两亩多水田便翻耕完毕。
前些年,葛可为购买了几台轮胎式大型旋耕机用于平整土地。可是几年下来,耕作土层一年比一年软。一次,旋耕机开进一块水田,转了两圈就陷进泥里,足足有一米深。
“传统的大型旋耕机在我们这里‘水土不服’,这种采用履带式设计的旋耕机,轻便灵活,接地压力小,机身不易陷入稀泥,也不会对土质造成伤害。”葛可为介绍,机身还加装了用于施肥、起垄的设备部件,可以一机多用。
这款履带式旋耕机,是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农民需要什么,就研发生产什么;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面临什么难题,产品就着力解决什么难题。”公司董事长刘若桥说,“我们立足丘陵山区特点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研发耐用可靠的小农机。”
为做好小农机的生产研发,刘若桥这些年经常带队到田间地头调研。2015年7月,他来到双峰县永丰镇的一个小山村,了解村民使用农机作业的情况。村民向他反映,山脚下的田大都是深水田,水分多、泥层软,农友公司生产的旋耕机虽然小巧,适应山区作业,但轮胎经常会陷进泥里,开不出来。
毕业于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农机系的刘若桥,在村里调研时看到挖土机爬坡过坎的施工场景,受到启发:把旋耕机的轮胎换成履带,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回到公司后,他当即组织科研人员开展论证、研发。2016年初,履带式旋耕机研发投产,颇受市场欢迎。
这样紧贴生产实际的研发不是个例。一款售价1000多元的小型碾米机,这些年已历经多次更新迭代,性能不断优化。
一次,刘若桥到双峰县青树坪镇调研公司生产的小农机使用情况。一名村民告诉他:“碾米机很耗电,一启动,堂屋的电灯就不亮了!”
原来,当地一些村民家中电压较低,带不动碾米机运转。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反复试验、研发改良,通过改装碾米机盖上的配件,以此减轻碾米机工作负荷,降低所需电压。
这样的技术改进还有很多:通过加装振动筛,可以轻松去除稻谷里夹杂的沙粒;通过研发圆筒筛,扩大了筛除杂质的面积,进一步降低碾米机能耗。“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致力于更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如今,公司生产的碾米机年销售量达到10万多台。”刘若桥介绍。
娄底市政协副主席、双峰县委书记彭石清介绍,双峰县现有8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多家。“这几年我们持续出台助推农机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当地农机企业瞄准丘陵山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攻关,推动研发一批轻便、实用、实惠的中小型农机。”
近年来,双峰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县里科技、工信、农机部门等组织农友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引进技术专家,牵头组建双峰县丘陵农机研究院,围绕关键技术、重要零部件开展科研攻关。“科研带动,双峰县小农机产品已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为我们丘陵山区推动农业机械化作业打下了基础。”彭石清说。
县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中心主任郭栋梁——
“加大补贴、开展培训,有效解决了农机买不起、不会用的问题”
一年一度的湖南省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湘博会”),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农机企业参展。葛可为这些年也从不缺席,总能挑中心仪的农机具。
去年12月,第十二届“湘博会”在双峰县举行。开幕当天,葛可为就逛起了展会,展厅展出的一台有序抛秧机引起他的注意:轻便灵巧的机身,每天可抛秧100亩田,秧苗分布均匀整齐,亩产还能增加10%。
现场刷卡付款,葛可为以5万多元的优惠价格购买了这台设备,“算上国家、省、市、县四级补贴,补贴力度超过50%,很划算。”
2020年3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印发《进一步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开展重点急需机具累加补贴”“鼓励各地实施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具累加补贴”“着力建设汉寿智能农机产业园和双峰农机特色小镇”。双峰县陆续出台政策,将省里规定的10大类21个小类51个品目的农机具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对有序抛秧机等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农机具给予一定额度的累加补贴。今年以来,双峰县已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500余万元,补贴农机具3400多台(套)。
买得起,还要用得好。葛可为记得,自己2014年刚学驾驶插秧机时,让机器直行都费劲,熟练的农机手一天能插秧40亩田,他最多插10亩。如今,葛可为不但驾驶技术娴熟,还会相关的维修。
“老葛,插秧机轴承断了,能不能帮忙看看?”今年7月的一天,葛可为接到一名农机手打来的电话,赶忙带上工具箱来到地里。到达后,他麻利地用扳手拧开螺丝,拆下旧轴承,再把新的装上去,检查确认其他组件状况。不到20分钟,插秧机便恢复了作业。
“农时不等人,农机手也要成为农机修理方面的一把好手。”葛可为告诉记者,这些年县里举办有关农机操作方面的培训班,他都报名参加。为插秧机更换轴承的技术,就是今年初在县里举办的水稻机插机抛技术培训班上学来的。
2018年1月,鑫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彭浩东参加了植保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给合作社农机服务开展带来了新技术。“植保作业由‘身上背’变成了‘天上飞’。过去,为40亩稻田喷洒农药要两天,如今只要20分钟。”烈日当头,无人机顶着日头飞行,彭浩东站在树荫下操作,“通过手机软件设定飞行路线、速度和喷洒量,不伤秧苗,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量。”
近年来,围绕提高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等技能,双峰县持续组织开展培训,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县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中心主任郭栋梁说:“培训不只是在课堂上,只要村民有需求,我们随时上门服务,在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实操教学。”
今年春耕期间,锁石镇梽木村种粮大户王庚件给县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中心打来电话。原来,近300亩稻田插秧在即,他的插秧机却出现故障,不执行操作指令,还发出“咔咔咔”的异响。
一小时后,郭栋梁赶到村里,他卸下插秧机机身盖,仔细检查零部件,终于找到故障原因:电子平衡尺和电子平衡机咬合不到位,发出异响。平衡装置出现问题,导致机器无法正常执行操作指令。
忙活了几个小时,郭栋梁带人一边维修机器,一边给王庚件分析故障原因,讲解维修操作原理。王庚件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既解决了问题,又让我学到了知识,下次再出现这样的故障,我自己就能处理。”
“加大补贴、开展培训,有效解决了农机买不起、不会用的问题。”郭栋梁介绍,近年来双峰县每年举办各类农机技术培训10多场,年均培训600余人次。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联宇——
“土地连片流转、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助力解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
稻田里吹来的风,夹杂着禾苗的清香。农忙时节,望着葛可为将抛秧机开上田埂的场景,他的妻子贺俊青回忆起徒手搬农机的往事。
20多年前,葛可为花了300多元买了一台小型耕整机,虽说一天能平整3亩地,搬运却是个大难题。“田埂高出水田一米多,农机不能直接开到田里,只能拆解成几个部分,分开搬运进田,组装后再使用。”贺俊青说,“有一年农忙,忙到夜里才干完,我们两人抬着发动机往田埂上搬,结果我腿一软,就被机器压陷进了泥里。”
如今情况大不同。葛可为指着稻田旁3米宽的机耕道说,“这条机耕道先前是泥巴路,遇上下雨天,拖拉机刚从这丘田开上来,就滑到那丘田里去了。现在你看,泥巴路上铺了碎石子,即便下雨天,农机进出也不打滑。”
双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联宇介绍,双峰县近年来持续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实施包括修复机耕道、完善灌溉沟渠、山塘防渗护砌等在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陆续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5.63万亩。
“改地适机”、规模化经营,都以土地流转为基础。然而,这个问题也曾让贺俊青头疼,“我们2013年刚返回神冲村创业时,村里多是‘斗笠田’‘巴掌田’。为连片流转土地,我们常挨家挨户上门沟通。”
这两年,贺俊青直接与相关村集体签订协议,就能流转连片的水田,“我们合作社流转的3000多亩水田来自8个村的600多户村民。村里出面征求村民意见,让我们可以安心搞生产。”
这两年,为支持合作社和大户规模化种粮,双峰县逐步探索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进整组土地流转,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前提下将零碎地块“打包”流转,解决土地连片流转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流转水田30.79万亩,流转率超过55%。
谢联宇说:“土地连片流转、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助力解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让小农机不仅用得上,更能用得好。”
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湖北通城:茶园机械化服务队助茶企增收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刘健 易玲)2023年3月30日,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沙堆镇福人九井峰茶园,茶园机械化服务队队员驾驶机械在茶园深耕、施肥等作业。
为服务茶企业,通城县农业农村局成立茶园机械化服务队,购买采茶机,山地茶园耕作机,手扶式螺旋施肥机,履带式深耕机,履带式旋耕机等上门为茶企提供茶园中耕除草、施肥,修剪,采摘,绿色防控等茶园管理系列服务,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茶叶品质,助力茶企增收。
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
通城县是湖北省早春茶县之一,茶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全县8万多亩茶园分布各乡镇,有近百家茶叶加工企业。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蹄疾步稳 ♂
三月的贵州,和风播绿,喜雨润禾,田野山间“绽开”现代农业发展产兴业旺新景。
黔西市600余台大中型耕地拖拉机驰骋田间,取代了“老少弯腰”的传统劳作。“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抢抓农时和节本增效。
思南县春茶迎来采摘期,茶山上采茶妇女穿梭,加工厂机器开足马力。贵州夜郎湖农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印度尼西亚采购商签订了300万美元“订单茶”,让优质茶不愁产销。
这是播种收获兼备的季节。坝区高标准农田筑梦“五谷丰登”,守牢粮油生产安全责任;坡地特色产业让绿叶变“金叶”、青山产“金蛋”。种植养殖业相互转化促进增收,农旅加快融合“一体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大幅提升,贵州在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的新征程上蹄疾步稳。
扛起责任--
做实粮食安全“头等大事”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粮油安全是“国之大者”,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头等大事”,贵州上下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惊蛰之前,麻江县宣威镇咸宁村的育苗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为水稻种植筛育苗土、整理苗盘、备足秧苗。钵体育苗机自动往盘里添加肥料、种子、覆土,随后传送至育苗基地,整齐摆盘等待发芽。
罗甸县床井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
微风轻拂,在罗甸县床井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同一块土的大豆早已播种,一株株绿意盎然玉米苗正在移栽。物以稀为贵,拥有低海拔湿热气候的罗甸百姓,通过抢早种植鲜食玉米大豆上市,做好“舌尖经济”。
春打六九头,万物醒,耕耘勤。在广袤的贵州农村,到处呈现出春耕生产的热闹景象:农民忙着开动旋耕机在高标准农田里翻耕破土;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农资打假行动如火如荼……立足早计划、早安排、抢农时,贵州各地把粮油生产作为春季生产第一要务,全面吹响春耕生产集结号。
“我们要从战略全局上看农业生产,决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战略账。”2月28日,全省粮食安全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施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提升粮食储备保障能力。
稳粮首先稳面积。今年,贵州定下4156.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贵州层层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以县为单位制定粮食生产方案,逐级建立粮食生产台账,把任务、面积和关键技术落实到乡村农户的田间地块。
粮食安全的根基在于“粮地”变“良地”。去年,贵州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今年,贵州将继续突破在山地施工难度大、工程成本高等难题,持续推进地平整、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电保障、有配套、宜机化、高效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贵州实施农业现代化增大面积。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蔬一饭,人间至味。贵州正用实际行动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在保障粮食供给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符合种植、立体种植指数,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把“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肉盘子”都守牢,护好“舌尖”上的幸福,夯实着“国之大者”安全根基。
麻江县谷硐镇蔬菜种植基地
做足特色--
农业“接二连三”增值增效
暖阳之下,黄平县浪洞镇管桐村核心示范种植区500余亩油菜花竞相绽放;普定县化处镇播仁社区广袤大地上的油菜花染了一层水嫩的黄色;桐梓县狮溪镇黄坪大坝万亩油菜基地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正是一年春好处。三月的贵州是花的世界,而油菜花风景当仁不让成为观光休闲农业的翘楚。继贵定“金海雪山”、黔西“柳岸水乡”等一批油菜花为景观成为品牌招客揽客之后,全省各地坝区随着油菜的连片种植,铺展出一处处色彩夺目的“金色田园”,吸引城里游客前来踏青打卡。油菜产业带来“赏花经济”,既保障粮油安全,又实现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一边是农旅融合势头强劲,一边是黔货出山热烈展开。
连日来,麻江县谷硐镇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忙着挥锄栽葱。截至目前,麻江县已成功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7个,基地面积达1.26万亩,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种植18.62万亩,产值达14.97亿元。
贵州生态环境好、山地丘陵多、气候“十里不同天”,孕育了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为做好“土特产”文章,贵州选准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特色优势产业“接二连三”,向融合发展要效益,实现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林下种养、稻渔综合种养、种养循环等实现多重效益。
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一刻不懈怠,把农业产值做上去、把占比降下来,坚持总量质量一起抓,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安顺市西秀区双堡育苗基地的大棚里一排排整齐的苗床上,育苗盘里长出的幼苗绿意盎然。“基地今年育苗20余万盘,可覆盖移栽面积2万亩左右。我们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供应辣椒苗或者是种子,按照统一预防、统一种子种苗、统一保险、统一肥料、统一收购的方式推进辣椒标准化种植。”贵州秀辣天下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楷说。
--从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年压榨处理刺梨等农特产品12万吨和年灌(包)装生产蔬果原浆、饮料8406万升的生产能力。贵州刺梨种植面积领跑全国。目前,以刺梨产品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78家,其中规上企业30家,刺梨鲜果加工能力约32万吨。
--向农业农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春日里,纳雍县厍东关乡万亩玛瑙红樱桃花争相怒放,大量客商和游客涌入厍东关赏花,游客的涌入也催生了农旅融合的“赏花经济”。2022年底,陶营村各类生产经营总收入达65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当前,贵州聚焦重点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如雨后春笋。
花茂村农业产业兴起
创新机制--
“新农人”担当经营主体
沿白腊河而上,走进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一幢幢民居白墙为衣、青瓦成房、溪水环绕。田野里“新农人”耕作、农家乐里“农家人”传菜、陶艺作坊里“手艺人”劳作。农耕文化里的乡愁惹来游客拍照留存、观赏品读。
花茂村环山组村民杨清华依山傍水发展起家庭农场,带动当地群众就业,成为花茂“新农人”。2015年6月16日,杨清华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流转了100余亩坡地种植花椒,并到处请教专家,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终于搞出了一套符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特性的花椒管护技术。如今百亩花椒林成了花茂村农业发展示范带,带动周边30户村民一起干、一起致富。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贵州在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发展轨道上,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产为载体,不断创新机制,吸引有生力量投身“三农”,各类有眼光、有技能、有干劲的“新农人”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近两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得有声有色。2022年,犀牛村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卫城镇第一家农机合作社--清镇市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让相关村干部成为生产管理和农机技术兼备的“行家里手”,而且发动返乡能人、大学生加入,以合作社流转土地代耕代种的形式,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的“一条龙”服务,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有偿劳作,不仅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也鼓起了农户“钱包”。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犀牛村的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功培养了17名优秀成熟的农机手,购入了复合型收割机、904型拖拉机、玉米大豆播种机、油葵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拖车、油菜移栽机、100型履带式旋耕机等农机近20台,充足的设备保障,为该合作社推进跨区服务迈出了新步伐。截至2022年12月底,该合作社共实现经营性收入112万元,纯利润达42万元,其中51%归村集体。
“新农人”的发力使得像犀牛村这样的小山村更具潜力和活力,使贵州的农业农村更充满希望。截至目前,贵州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39万家,家庭农场达3.5万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莹 邓钺洁 金忠秀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胡锐
贵州履带旋耕机配件厂家 三审 田旻佳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