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收小麦的颗粒归仓,夏收前人们还在关心的今年小麦产量的增减之争总算尘埃落定,画上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句号。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汪圩村种田能手王作争为例,去年午季,他家20亩小麦,一共收获2.1万斤,单产1100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去年秋种,王作争仍然种麦20亩,结果今年午收只收了1.5万斤,单产只有不到800斤,每亩比去年减少了近300斤。对于减产原因,王作争认真反思,追悔莫及。原来在去年秋种时,他急等着去外地打工,看到别人图省事,把麦种和肥料一股脑地撒在板茬地里,然后用旋耕机简单地旋上一遍,便外出打工去了。“庄稼活不要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心想只要把化肥、种子丢进了地里就不愁长不出好庄稼来,也采用旋耕这种“简易耕作法”一旋了之。哪想到由于土地没有深耕,土壤墒情差,种子和化肥撒到地里深浅不一,加上小麦播种后没下过一场透线雨,麦苗出得不齐不说,且长势很差。这时若能浇一遍出苗水,或许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与王作争的情况恰恰相反,该村贫困户王德付虽然腿有残疾,却是个出了名的种地好把式,他家的小麦不但没减产,反而还比去年略有增产,10亩小麦收了1.05万斤,单产达到1105斤。王德付说,天道酬勤这话一点都不假。其成功之道其实也很简单,他说人要不哄地,地就不亏人,由于他在种麦时使用了良种良法,且在整地时精耕细作,小麦播种后又及时浇了一遍水,使小麦苗齐苗壮。开春后一直没有明显降水,麦苗出现旱象,王德付又及时追肥,接着浇了二遍水,他家的小麦不仅分蘖好,而且长势旺。小麦抽穗前村里安排“一喷三防”时,王德付又一马当先,及时开展统防统治,从而奠定了小麦丰收的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农业新1105旋耕机配件机械、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今年午收一些地区和农户大幅减产的惨痛教训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笔者以为,现代农业条件下,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理念依然不能丢,“农业八字宪法”今天仍没过1105旋耕机配件时。在不断加大资金及科技投入的同时,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投入”任何情况下都应加强,而不能削弱。(丁建设)
实习编辑:王雁林 审核:唐艳丽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