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一路汗水一路歌。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庄稼“老把式”杨金峰,40年来,家庭生活有哪些新变化?6月12日,笔者走进一座现代化的三层小洋楼,听他大话家常。
现年61岁的杨金峰是民权县白云寺镇小浑子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的时候,因勤劳能干,庄稼活干得样样出色,被社员们称为庄稼的“老把式”。
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后,老杨家分到了3亩多地,看着儿女们一天天长大,儿媳妇贤惠孝顺,老杨干劲十足,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忙活:春回大地,赶着牛扶着单铧犁耕地;夏日炎炎,抗着锄头下地除草;秋季到来,忙于丰收;寒冬来临,背着竹篓到处拾粪……回想起往日的辛酸,老杨喝了口茶,品尝着浓香,笑了笑:“都是过去的事了。”
“那时候,心里想着只有把孩子抚养成人,让孩子吃好穿暖。现如今,收种庄稼不用人,全部机械化,你往地头一坐,庄稼给你收完送家里,旋耕机、播种机紧跟着给你播种;打个电话,有机肥给你送到田间地头;连地里打药都用上‘无人机’了。”说起现在的生产条件,老杨感叹不已。
上世纪90年代,农村掀起了外出打工的热潮。在地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杨,看着本村的同龄人通过打工逐渐过上了好日子,老杨心动了,于是,老杨组建了一个建筑队,农闲时领着村民出去打工,可他终究不忘自己是个庄稼人,农忙时依然种庄稼,通过多年的奋斗,自己也成为了村里的“万元户”。
“改革开放后,俺过的是打工加种地的生活,1995年,俺盖了一座明三暗五的大瓦房,村民建房都来观看俺家的房子。”老杨脸上挂上了一丝笑容。
2000年以后,老杨的4个子女相继成家立业,大儿子杨东风在郑州搞起了氩弧焊,二儿子杨冬冬在家做起了钢材销售,三儿子杨开开在烟台做不锈钢生意,四女儿杨艳婉在河南科技大学读大三。无忧无虑的老杨心里舒坦了,解散了建筑队过起休闲自在的生活,但老杨坚信庄稼人还得在庄稼地里下工夫,于是打起了二儿子杨冬冬的主意。
“看着他们生活步入了正规,俺心里还是想着土地。”老杨说。2014年4月,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开始,老杨就动员二儿子竞选村支部书记,结果杨冬冬全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看着儿子当选了村支部书记,老杨心里有了自己的小算盘,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都荒了,要让村民致富,还得在土地上下工夫。
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思路的推出,订单农业、高效农业、采摘休闲农业逐渐增多,老杨对土地有了新的看法,他四处考察市场,最终决定在地里搞特色种植,老杨开始琢磨着如何在土地上种出“金疙瘩”。
“自从听说俺们村被评为贫困村,俺爹天天心里不高兴,看着附近的村民都脱贫致富了,俺爹急了。”二儿媳妇王云英快言快语。
2015年5月,老杨通过土地流转,流转了200亩土地,自己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露天蔬菜。
2016年3月,村里通过到户增收项目在老杨承包的土地上建起了温室大棚,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村里贫困户融入到了老杨的合作社里,老杨摇身一变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自从贫困户融入到合作社,俺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俺要帮儿子一起带领群众致富。”老杨信心十足地说。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打响,看着村里的变化,老杨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俺村里的旱厕,全部换成了无害化厕所,无味无蝇,方便后用水一冲,干净嘞很。”谈起村里的变化老杨滔滔不绝,“俺村不但建了健身广场,村内还安装了路灯,各家各户的面貌也焕然一新,这都是党的政策好。”
“俺叔隔三差五地组织贫困户到村室农家书屋里学习种植知识,还给俺们贫困户讲课,现在俺叔从以前的‘老把式’变成了种植专家了,在俺叔的带领下,俺也脱贫了。”来串门的贫困户朱孝刚接上了话茬。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俺要做好村里的好参谋,在村委会成员带领下,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老杨的劲头更大了。
如今,老杨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成家的儿子都烟台新型旋耕机配件大全盖起了楼房,买了轿车,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吃不愁穿不愁的老杨依旧没有忘记自己还是土生土长的烟台新型旋耕机配件大全农民,他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的农民还要从土地上做文章,想法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