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之家(xuangengji.com.cn)欢迎您来厂考察洽谈

旋耕机

首页 > 旋耕机

[旋耕机刀十字形安装好用吗]稻

2023-01-21 13:31:11 阅读

稻—鳅—菜综合种养技术

_翟永青

随着《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实施意见》(皖农渔函 〔 2016 〕 1180 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 2017 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农渔函〔 2017 〕 130 号)等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稻虾共作、 稻鳅共作等综合种养模式的积极性。 自 2017 年以来,淮南市潘集区强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建设,制定了《潘集区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实施方案》和《潘集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截至 2020 年 12 月,潘集区已完成近 2 000 hm 2 稻渔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落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 1 866.7 hm 2 ,年新增渔业产值达8 400 万元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涌现出一大批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

稻—鳅—菜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结构进行改造, 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蔬果栽培相融合,实现水稻与水生生物共生互利,在稳定水稻产量、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同时,实现“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效果,是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适用于江淮平原地区 。 一方面,通过对稻田进行合理的工程改造, 增加防护和排灌设施,放养的泥鳅在稻田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有利于有机物的快速分解,可有效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泥鳅可以直接捕食水中的杂草种子、 害虫及其卵粒部分,同时泥鳅的排泄物又可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能降低稻田肥料和农药用量, 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无公害水稻。 另一方面,水稻田为泥鳅提供天然栖息地和天然饵料,可降低泥鳅的发病率、减少管理成本,养出味美质优的无公害泥鳅 。 另外,开挖环沟时产生的田土可用于加固田埂,在高埂上种植瓜果蔬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

早在 2015 年,潘集区水产站就在平圩镇林场村开展了稻—鳅—菜综合种养示范工作, 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017 年设计产量水稻7 500 kg/hm 2 、泥鳅 9 750 kg/hm 2 ,实际产量水稻平均7 800 kg/hm 2 、泥鳅平均 10 500 kg/hm 2 ,利用闲置田埂平均可产绿色蔬果 22.5 t/hm 2 ,平均增收 24 万元 /hm 2以上,实现了“亩产千斤粮、千斤鳅、千斤菜、万元钱”的目标。 本文主要就稻—鳅—菜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 水稻栽培技术

1.1 稻田选择与田间改造

1.1.1 稻田田块选择。 以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源、 保水性能好、 面积约 0.34 hm 2 的稻田为宜,稻田走向以南北向为宜,形状宜为长方形,田宽不要超过 25 m ,以利于通风和泥鳅饲养;埂宽 2.5 m 。

1.1.2 田间改造。 在冬春季做好田间工程,在田埂四周或田中开挖十字形、井字形鱼沟,沟深 0.5 m ,沟宽1.0~1.5 m ,在进水口或 4 个角开挖鱼坑,沟坑占比不超过总面积的 8%~10% ,做到沟沟相连相通。 每块田设置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 1 处, 同时用 80~90 目的网片做好拦鱼过滤设施,防止野杂鱼和鱼卵进入。 在稻田四周用薄膜、聚氯乙烯网片做防逃设施,防逃网要紧贴田埂,下埋 0.4~0.5 m ,用木桩、毛竹、铁丝固定。 同时,每隔 10 m 安装一个 3.3 m 高的钢架,上面设置防鸟网,防止飞鸟捕食泥鳅,造成经济损失。 田间改造时挖出的沟泥一般高度富营养化, 并含有大量对泥鳅和水体有害的细菌,通过沟泥堆埂、还田,可以转移土地富余肥力, 为水稻和塘埂蔬果种植提供优质有机肥, 预防夏季高温时节由沟泥翻塘引起的水体变质和鱼病。

1.2 品种选择

水稻选用根系发达、抗病、抗倒伏、产量高的单季中晚稻品种。

1.3 移栽

6 月中旬翻耕好的稻田上水浸泡后, 人工移栽秧龄 45 d 左右的秧苗,种植密度 16.5 万穴 /hm 2 。

1.4 稻田施肥

稻田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少量多次的原则。 施用有机肥既能促进水稻生长、改善土壤性能、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又能繁殖浮游生物,部分有机碎屑还可直接作为泥鳅的饵料。 选用的有机肥应经过充分腐熟发酵,并做好消毒处理,撒施时尽量避免将肥料直接撒到鱼沟里。

1.5 稻田除草

每年 3 月底 4 月初, 利用旋耕机将水稻田旋耕翻晒 1 遍, 5 月底 6 月初再翻晒 1 遍,去除稻田草籽及生长出来的杂草嫩芽, 同时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细菌和病毒。 投放泥鳅后,可利用泥鳅除虫、除草,避免使用除草剂等。

1.6 病虫害防治

稻鳅共作的田块, 泥鳅可以捕食稻田里的部分害虫,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但也不能完全代替农药。水稻如果发生病害,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降解快的农药,禁止使用敌百虫等含磷类有机剧毒农药 。使用农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对泥鳅的安全浓度,禁止随意加大用药量。 可采取分片施药的方法,或在施药前降低水位,让泥鳅进入鱼沟内然后再施药。 粉剂药应选择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 水剂药在露水干后使用。 施药时喷嘴要斜向稻叶或朝上,尽量将药液喷在稻叶上。 施药后一旦发现泥鳅不适应,应立刻加注新水。 下雨前不要施药,以避免农药落入水中对泥鳅造成伤害。

1.7 晒田

稻鳅共作的田块晒田时要遵循轻晒、 短晒的原则。 晒田前要先使鱼沟内的水深保持在 30~35 cm 之间,让泥鳅退到鱼沟内,防止晒田时受伤。

1.8 水稻收割及还田

人工移栽的水稻一般在 10 月底收割,可使用收割机收割,收割后的稻草返田,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水稻收割后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播种小麦或栽种蔬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 是常见的底层小型淡水鱼类,常栖息于底泥较厚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区。 泥鳅含蛋白质 18.30% 、脂肪 2.69% ,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被誉为“水中人参”。 泥鳅生长的适宜水温为 15~30 ℃ , 以 25~27 ℃ 为最佳生长温度,此时摄食量比较大,生长迅速。 当水温超过30 ℃ 时,泥鳅钻入泥中度夏;水温低于 10 ℃ 时,泥鳅钻入泥中冬眠。

2.1 品种选择

泥鳅品种以青鳅、台鳅为主。 苗种来源以本地野生苗和具有资质的繁殖场繁育的人工苗为佳。

2.2 投放准备

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加固田埂、去除杂草。 在苗种投放前 7~10 d 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一般有 2 种方法。一是干塘消毒。用生石灰 625~750 kg/hm 2 加水溶解后全田泼洒, 3~5 d 后上水 0.8~1.0 m , 再过 3~5 d进行水质检测, pH 值在 7.0~8.5 之间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1 500 kg/hm 2 和芽孢杆菌肥水,同时培育小球藻和硅藻。二是带水消毒。根据水体体积泼洒生石灰20 g/m 3 消毒, 7~10 d 后施用芽孢杆菌肥水。

2.3 鳅苗投放

泥鳅生长速度比较快, 一般 6 个月就可以上市销售。 早投放、早上市,可以利用价格优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投放时间要根据气温确定,当气温连续 5 d 稳定在 15 ℃ 时即可进行苗种投放。 淮北地区一般在 4 月 20 日至 6 月 20 日都可以放养, 5 月20 日左右水温 23 ℃ 时最适宜。

投放的鳅苗要求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能力强。 投放规格为 1 600~2 400 尾 /kg ,投放量为 375 kg/hm 2 。同一田块要求投放规格一致的泥鳅苗种。 泥鳅放养 48 h 前先试水,确保水体安全。 泥鳅下塘前用 3% 食盐溶液 浸泡 10 min 或用 0.35 mg/kg10% 聚维酮碘溶液浸泡 5 min 后及时下塘,下塘时温差不要超过 3℃ 。 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的 7 : 00 —9 : 00 及 16 : 00 — 18 : 00 , 此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高,放养成活率高。

2.4 日常管理

2.4.1 日常巡塘。 泥鳅苗种投放后次日就要进行巡塘,检查有无死亡的泥鳅,如有,要及时捞出,以防腐烂变质影响水质、 传播病害。 日常巡塘最好选择在4 : 00 左右、 13 : 00 — 14 : 00 、 18 : 00 — 20 : 00 。 凌晨巡塘主要是观察泥鳅有无浮头现象, 中午巡塘主要是观察泥鳅的吃食和活动情况, 傍晚巡塘主要是观察饲料有无剩余、有无浮头前兆。巡塘时从下风口往上走,如果闻到腥臭味, 一定要注意查看泥鳅的活动情况和水体颜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阴雨和高温天气更要加强巡塘检查,防止发生病害。 巡塘时还要注意查看防逃设施有无破损, 田埂有无漏洞、坍塌,同时还要注意防鸟网有无损毁,如有,要及时修补, 防止泥鳅外逃和蛇鼠等入侵以及鸟类对泥鳅的捕食。

2.4.2 科学投喂。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草嫩叶、藻类、植物碎屑、浮游动物等为食。 幼鱼阶段为动物食性,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蚯蚓等为食;体长 8~9 cm时,食性为动物性与植物性兼有;体长 9 cm 以上时主要以食物性饲料为主。 稻田中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可满足泥鳅一般生长需求, 但是随着泥鳅的不断生长,对饵料需求量增加,稻田中的天然饵料已经不能满足生长需求。 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需要增加人工饲料的投喂,如菜籽饼、豆饼、麸皮、蚯蚓、米糠等,近几年泥鳅专用全价饲料发展很快,受到养殖户的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饲料时要选择蛋白质含量在 36% 以上的饵料。 投饵量根据季节不同进行调整。 放苗 48 h 后开始投喂粉状精料,日投喂量为泥鳅体质量的 1.5%~2.0% 。 随着水温变化及泥鳅的长势及时调整投喂量,水温在 22~32 ℃ 时,日投喂量增加到泥鳅体质量的 3%~5% 。 水温超过 33 ℃ 时要减少投喂量, 日投喂量减少到泥鳅体质量的 2.0%~2.5% 。

2.4.3 水质管理。 稻田养鳅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及时调节和改善水体溶解氧。 在高温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水体上下对流强烈,极易发生缺氧引起浮头,应特别注意加强防范。 平时要注意做好水质检测和改水工作。 具体方法:每月先用过硫酸铝钾改水,第2 天用有机酸进行解毒, 第 4 天再用 EM 菌调节水质、补菌补藻,然后再隔 7~10 d 用有益菌进行水质调节,如此反复,每个月做一次改水。夏季天气炎热时要及时加注新水, 高温天气每天加注新水 5~10 cm ,同时从溢水口排出陈水,最好每周换水 2 次,确保水质鲜活嫩爽,为泥鳅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病害发生。

2.5 鳅病防治

2.5.1 预防措施。 泥鳅苗投放时温差不要超过 3 ℃ ;苗种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操作,不要碰伤鱼体;确定合理的投放密度;做好水质管控;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追肥要把握“少施,勤施”的原则;科学投喂,对饵料台定期清理和消毒。

2.5.2 稻田养鳅常见病害防治。 ① 水霉病。水霉病主要是因为泥鳅体表受伤后感染霉菌引起的,常发生在早春和晚冬季节,病鳅体表可见灰白色棉絮状物质 。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投放时要注意避免鱼体受伤,下塘前要做好消毒;可将病鳅放入 4% 食盐水中浸洗5~10 min 进行预防和治疗 。 ② 细菌性肠炎病。 每100kg 泥鳅每天用肠炎灵 10g 上午、下午各投喂 1 次,连续投喂 3~5 d 。 ③ 寄生虫病。 根据水体体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5∶2 ) 0.7 g/m 3 全池泼洒,可治疗车轮虫;根据水体体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5∶2 )0.3~0.7 g/m 3 全池泼洒,可杀灭三代虫 。

2.6 起捕上市

2.6.1 起捕方法。 一般使用饵料和地笼进行诱捕;也可采用冲水捕捞方法;冬季田中水少时,还可将泥鳅集中到环沟内进行捕捞。

2.6.2 适时上市。 可根据泥鳅的长势和市场行情适时起捕上市。 泥鳅适宜生长水温 18~30 ℃ ,最适水温22~28 ℃ ,超过 32 ℃ 就会钻入泥中栖息,低于 7 ℃ 就会钻入泥中冬眠。 因此,水温在 20 ℃ 以上时起捕率较高,可达 95% 以上;水温低于 10 ℃ 时起捕率只能达到 30% 左右。 如果要在春节期间市场行情好时上市,可利用地下水水温高于地表水的原理,先排出鱼沟地表水,然后抽取地下水来激活泥鳅,再实施捕捞,捕获量很高 [。

3 塘埂蔬果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蔬果品种分春季品种和秋季品种, 春季主要以本地优势品种羊角酥为主,秋季品种有秋延豆角、黄瓜、萝卜、大蒜等蔬菜。

3.2 茬口安排

利用空置、 富含有机质的塘埂种植本地区特产蔬果,每年 3 — 6 月可以利用地膜或者大棚栽种早春羊角酥; 7 — 11 月可种植秋延豆角和黄瓜、 萝卜、大蒜等蔬菜; 12 月至次年 3 月可种植黄心乌白菜、菠菜、芫荽等蔬菜,利用稻田肥水进行浇灌,既环保又安全,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4 结语

稻—鳅—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中的水、光、热、气自然资源,实现了节水、节地的目的。 该技术模式利用泥鳅的杂食性,通过泥鳅的生长、觅食等除去杂草害虫,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技术模式利用稻田田埂种植瓜果蔬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每年仅春季羊角酥的产值即可达到 12 万 ~15 万元 /hm 2 。 同时,利用稻田尾水灌溉塘埂蔬果,无尾水外排,减少了污染,有利于养殖环境的改善。

综上所述, 稻—鳅—菜综合种养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大大提高了稻田综合收益,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具有稳粮、促渔、增收、增效、节地、节水、安全、生态、低碳、环保等多种功能,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典型模式之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

相关推荐

  • 旋耕机品牌大全

  • 最新旋耕机信息

  • 联系我们

     

    18215288822
    1658848789@qq.com
    18215288822
    qiepianj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