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之家(xuangengji.com.cn)今天给各位分享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安徽太和: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浙江农博会今天开幕 哪些精彩不容错过?来看现场剧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安徽太和: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2、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浙江农博会今天开幕 哪些精彩不容错过?来看现场剧透
3、杭州旋耕机配件在哪买便宜:新安江大坝闭闸前后 记者亲历建德灾后重建
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安徽太和: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
▲田野村落。图片来源/中共太和县委宣传部
眼下正值初秋时节,皖北太和广袤田野里依旧翠绿一片,农技人员在玉米种植基地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绿色优质作物正飘香田野。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在太和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中,2022年上半年全县夏收作物156万亩,其中小麦145.11万亩,总产70.93万吨,比上年增加1.2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近些年,太和县的农业融合科技,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形成了科学种粮、数字养鱼、智能育菇等现代化农业模式。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太和县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抓手,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让太和县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安徽,走向全国,打造了太和响亮的产业名片。
科技助力打造“智慧农业”
地处黄淮平原腹地的太和县,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70万亩,主要品种包括优质小麦、大豆、玉米等。依托特色农业的发展,太和县加入了“农业强县”的行列。
“科技种粮”的徐淙祥,是太和县现代农业领域的“领头羊”。
今年的夏粮,徐淙祥百亩连片的小麦亩产最高超过800公斤,取得了“历史性丰收”。年近七旬的徐淙祥,一天超过十二个小时泡在田地,不断研究和试验,才有了今年的成果。
在徐淙祥的现代家庭农场,通过把老百姓的土地租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和机械化管理。老百姓可以通过土地合作入股,收取租金,还能在农场打工。
近年来,徐淙祥不断引进高产品种、自主研发新品种,并对农田进行科学化管理、精量化播种,这才实现了高产田的丰收。
科学的种植技术提升了农业的产量,而机械化的运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徐淙祥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队,拥有自走式喷灌机、大型收割机、土地旋耕机、打捆机等10台农机,实现了农田全程机械化生产。今年夏收时节,徐淙祥的一千多亩小麦,四天就收割完了。
除了“科学种粮”,有机良庄的“数字养鱼”也是太和县科技助农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有机良庄。上游新闻 贺茂辉 摄
走进有机良庄科技园,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一排排蓝色的集装箱,约15平米的空间里养着鲟鱼、鲫鱼、鲈鱼等。有机良庄智慧渔场数字控制中心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集装箱内的水温、溶解氧、氨氮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管理。“我们模拟活水循环、采用尾水处理、养殖废水利用等方式,打造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实现全程可控、标准化生产。”有机良庄董事长陈金良向记者介绍说。
“高密度的循环水养鱼有多种优势,不仅能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带来的养殖风险,还能节约土地资源,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产量。”陈金良说,与普通鱼塘相比,集装箱养殖同等数量的鱼,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约在90%以上。
在有机良庄,随处可见绿色农业的影子。如把湖南辣椒“本土化”,通过试验无土栽培的方式,选择适合本土生长的幼苗。
太和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创新,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工业与服务业逐渐被联系起来,使太和县优质的蔬果生鲜走出安徽,进入一线城市的商超。
农富产兴形成“样板间”
近年来,太和县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县内特色农产品“广开门路”、“扩大销路”。
太和县郭庙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西瓜-小麦”高效生态轮作的种植模式,所产的西瓜“上市早、口感佳”,常年供应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区域,所产的小麦是“ 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太和板面”的主要原料产地。
郭庙产业园的“西瓜-小麦”高效生态轮作种植基地6.8万亩,其中西瓜1.2万亩,小麦5.6万亩,主导产业覆盖面达到96.72%。产业园还建成了农产品物流设施,形成了以郭庙镇为中心,带动整个太和县的集中仓储和物流配送体系,为农产品流通长三角打开了“门路”。
▲沙颍河湿地公园。通讯员 李树中 摄
太和经开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则为县域内的农产品销售扩大了销路。经开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有农产品规上企业30家,并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中药材、食品、畜禽等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全产业链集群。
近年来,园区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实施农产品追溯工程;持续优化物流配送体系,使农产品直供长三角,并打造了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据悉,每年通过电商向长三角地区销售农产品达2亿元。
此外,园区内多家品牌企业还与上海蔬菜集团、上海华联等苏浙沪大型商超合作,园区每年向长三角中心区销售农产品近20亿元。
农业兴则产业旺,产业强盛又“反哺”农业。太和县的农业产业链形成了良性循环,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的“样板间”。
产业发展走出“新路子”
医药高地,诗画太和。医药产业是太和县的金子招牌,被誉为“华东药都”。近年来,太和县一直致力于打造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太和县不仅拥有贝克药业、华源仁济、安徽致鑫等医药龙头企业,高成长性医药企业也不断涌现,医药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推动太和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太和县农业生产中的秸秆,可以作为培养菌菇生长的基料,从而兴起的食药用菌产业,成为太和县一张靓丽产业名片。
太和县百麓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中培养的蛹虫草,就是由秸秆、大米、大豆作为培养基调配而成,而使用后的废旧基料又可以作为农田的有机肥,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利用、畜禽类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产业园中主要培养食用菌和药用菌两种。药用菌的营养价值高、价格也高,通过改良培养基,开发了价格稍低的食用菌。产业园的智慧大棚中还有另外一种菌菇——竹荪,它产自贵州等山区,在其他地区很少买到,如今产业园使竹荪在皖北落地。
智能育菇。产业园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大棚,标准化培育蛹虫草。智能大棚可以根据蛹虫草生长环境设置温度等,还能实时查看通风、光照等情况。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园的智能大棚从去年的110间增加到现在的210间。
据悉,产业园每天生产的食药用菌鲜品,经过采摘、包装后,通过物流运送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现代农业塑造“新名片”
“种好粮,吃好饭”,从粮食产业的基础产品面粉而言,太和县面食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板面之乡”太和也正在全国闻名。
“卖得出”带得“产业旺”。随着市场的发展,太和板面的关联产业也不断壮大,得益于太和县的优质农产品小麦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太和板面的主要原料产地郭庙现代农业产业园,其种植的小麦具有“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温面筋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长,容量高,出粉率高”的特点,因此使太和板面的口感与众不同。
▲太和县城市新貌。图片来源/中共太和县委宣传部
据太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太和县约有10万人,在全国经营大小板面店约5万家,年收入达百亿元。2015年,太和板面制作技艺被列入太和第四批县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18年,太和板面被评为安徽十大名小吃。太和板面知名度逐年上升,逐步跻身知名国民小吃行列。截至2020年全国板面门店总量近5万家,其中连锁品牌近100家。
太和板面的发展壮大,逐渐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使板面产业发展成为全县经济的引领产业。在太和县《一碗面成就四大产业》的报告中,“一碗面,装有‘板面粉、板面肉、板面料、板面菜’四大产业”。
板面品牌太板一号,借着太和县板面产业发展的东风,趁势而上。“2021年3月,我们的速食板面上市了,不仅有产品前端的板面专用粉、蔬菜加工、香料加工,还有周边的文创产品,如果能形成一个产业园,就可以加速资金和人才的汇聚。”安徽太板一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继棠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做辛料生意的阮保华,也抓住了太和板面产业链延伸的商机。2019年阮保华和安徽省农科院合作,试验种植太和板面专用的细阳红辣椒。2021年,他的细阳红辣椒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共收益达400多万。
太和板面,一个富民小生意,一步步做大做强,打造成了太和富民强县的产业名片。
太和县,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以农为本,发展产业强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致富、产业强县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游新闻 张鹏 实习生 徐彩侠
走进县城看发展·安徽篇
策划/张鹏
出品/上游新闻安徽中心
鸣谢/中共太和县委宣传部
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 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
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浙江农博会今天开幕 哪些精彩不容错过?来看现场剧透 ♂
春节倒计时,年前有场囤年货的精彩活动不容错过!
1月9日上午9时许,延期举行一个月的“2022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现场,4万平米的展区已布置一新,1600多家农业主体“铆足了劲儿”,带着1.3万种农产品前来展销。好吃好看好逛,就等你来!
本届线下农博会的会期4天,即日起一直到12日,广大市民朋友都可以来现场“逛吃采购”,通过各式实物产品、模型设备、VR体验等展示,感受浙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走进展览现场,精彩纷呈,目不暇接。这里有被誉为“中华熊猫猪”的金华两头乌、做强做精深加工“一切为了U”的常山胡柚、以“壳薄、膏黄、肉嫩、味美”驰名的三门青蟹、全产业链“神仙大农”仙居农特产品……
突然,一面特别的“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由近百个优良品种的种子造出的一面“种子墙”。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种业是农业的“芯”,此番农业芯片齐上墙,目的就是展现浙江农作物品种的优秀育种成果。“你看,这里是‘汕优10号’的种子,它是我们浙江育成的一个‘三系’杂交稻品种,又丰产,又抗病,累计推广面积已经超3亿亩。”
四行乘坐式插秧机、25马力小拖拉机、履带田园搬运机、纯电动履带式旋耕机……一大批为浙江丘陵山地特别研发的特色农机齐齐亮相。众多新型农机装备中,一台模拟工作的采茶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布展人员介绍说,它拥有双目摄像头,能进行3D扫描等精准定位,“这是我们浙江科研单位的最新研发成果,茶树的芽叶首度实现机械化采摘。”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不少市民为一种新式乡村体验吸引驻足:通过穿戴VR眼镜,他们便“瞬移”来到义乌市分水塘村、长兴县顾渚村和方一村、西湖区长埭村、桐乡市墅丰村这五个“未来乡村”,感受乡间美景和新生活。
此外,前来参展布展的众多浙江农创客们,合力打造了一个“农创村”,由农创中心、文创中心、创新中心、共富中心、和美家园五个板块构成,浓缩呈现浙江农创客们在广袤农村大地创业创新,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看完这些“精彩剧透”,大家是不是按捺不住,准备“走起”了?
主办方温馨提示,当前正处于疫情加速过峰的关键时期,广大市民如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建议症状缓解后再前往逛展采购。展馆内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采购,各展区都张贴了显眼的“网上农博二维码”,消费者们只要扫一扫,就能轻松享受“线下选购、线上下单、快递到家”的便利体验。
下面,为您奉上逛展地图、赴约指南哦!
杭州旋耕机配件厂商电话
杭州旋耕机配件在哪买便宜:新安江大坝闭闸前后 记者亲历建德灾后重建 ♂
7月13日早晨,新安江水库泄洪激起的水雾与久违的阳光一起,勾画出一道彩虹。国网新源新安江电厂 供图
回家了!7月14日晚上11时,76岁的王樟荣推开窗户,一阵凉风拂过,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离家5天后,再次躺回自家床上,王樟荣安心睡去。他知道,与自家仅一座防洪大堤之隔的新安江,也与他一样,重新回归安宁。
就在8小时前,新安江大坝关闭泄洪闸。史上从未有过的9孔泄洪,逐次减孔到最后全部关闭,终于成为杭州防汛史上一个特别的注脚。
再次回顾这一周来的惊心动魄,建德频频成为人们提及的城市:作为新安江大坝所在地,这座浙西江城成为水库泄洪后第一个被汹涌江水冲击的地方,也成为此次梅汛中钱塘江流域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洪水退却,生活继续。与这座江城一起坚守的51万建德人还好吗?他们如何重整家园?近日,记者来到建德,记录一段特殊的历程。
7月14日15时,新安江水库合上了最后一孔泄洪闸。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董旭明 吴佳妮 姚颖康 摄
脸上仍是坚定和希望——
“多少风浪都挺过来了,这次也能扛过去”
王樟荣的家,在建德市新安江街道罗桐社区。
7月7日10时后的23小时中,新安江水库从3孔泄洪增至9孔,建德沿线8个乡镇(街道)受到泄洪影响,距离大坝最近、位置又最低矮的罗桐社区成为城区受淹最严重的地方。
7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该社区,街道干部、志愿者正在帮忙打扫清理,大堆从淤泥中清理出来的废弃物堆在单元楼空地上。
安全起见,电闸还没有推上。走进一楼房间,到处是黑漆漆的。打开柜门,里面的衣物还在滴滴答答往下滴水。有志愿者拎着水枪来冲洗地面,细细碎碎的石灰、泥浆随着水流一道冲了出来。
这次泄洪,建德伤得不轻——记者从建德市防指了解到一组数据:全市共有13个村(社区)受淹,10027人被转移,127个在建工地不同程度进水,45家企业受到灾情影响,其中停产20家。
无论洪水如何凶猛、损失多么惨重,我们在众多当地人脸上看到的,仍是坚定和希望。
多少年来,建德人的命运,都与新安江、新安江水库紧密相连,王樟荣也不例外。
他告诉记者,自1994年搬到这里,他就一直住在罗桐社区。社区里住的大多是当地退休工人,有些是从供电局退休的,也有从木材公司退休的,多多少少都和新安江水库有点关系,也经历过多次泄洪,因此能理解新安江大坝泄洪的必要,“能保护上游,也能保护更多的地和人。”
“被水泡过的、用不上的都扔了吧!”王樟荣一边收拾着一边说,“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但看事情总归要长远些,也更积极些。”
“和早些年相比,政府部门的救灾速度越来越快了。”他说,前一天市里搞了次大活动,号召全市干部群众一起清扫沿江被淹地带,这两天陆陆续续来了好多车子,一起帮忙清理,应急部门还连夜对第一批8栋受淹比较严重的居民楼进行消杀。
“情况在慢慢好起来。”这也是不少建德企业主的看法。
30公里外的建德市下涯镇溪上工业园内,一家生产汽车制动器零部件的小企业损失不小。老板楼国权带着记者在车间里察看情况。“油压机、模床、电梯都坏了,要请人来修。”楼国权说,洪峰来临时,大批重型设备和来不及转移的汽车金属零部件都浸泡在水里,电机进水就不能再用了。
虽然损失较大,但楼国权并不畏缩:“以前多少风浪都挺过来了,这次也能扛过去。”
洪水退却后清理受淹小区。新安江街道 供图
灾后自救,大家并肩作战——
“水退到哪里,我们就清扫到哪里”
王樟荣和楼国权都不是独自在战斗。
我们从建德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时至今日,建德市1.1万余名党员干部仍带领广大群众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始终不曾停下脚步。
从水库开闸泄洪以来,记者已经与新安江街道府西社区党委书记郑迎春打了3次照面。
第一次是7月7日下午,她正挨家挨户催促还没及时撤离的居民紧急转移;第二次是13日上午,她帮居民清理受淹的储藏室;第三次是当天晚上9时,她又在新安江防洪大堤上值班巡堤。
大水退却,郑迎春说:“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记者看到,她微信朋友圈里有张照片分外眼熟。那是7月13日早晨的新安江江面上,新安江水库泄洪激起的水雾与久违的阳光一起,勾画出一道彩虹,持续时长近3小时。
这个场景随即在建德人的朋友圈刷屏,郑迎春也默默转发了。她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从7月6日开始,这位普通的社区干部就处于工作与睡觉无缝对接的状态:“没在家里吃过一顿饭,有时候凌晨两点回家,凌晨五点来个电话,又得往社区跑。”
郑迎春的手机始终连着个充电宝,见记者注意到了,她一笑:“每天100多个电话来找我。”与居民沟通,与街道协调,上传下达最新消息,她的微信消息提醒不停在响。
她的体力消耗也很大。洪水来临前,郑迎春和同事们忙着帮居民们把能抢出来的家具家电,从不断上涨的洪水里抢出来;洪水退去后,郑迎春和同事们做得最多的体力活,还是帮受淹群众扛出遭水淹废弃的家居物品,堆放在空地上,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理。
后面的活不仅是花力气。还没走近这些在污水淤泥里浸泡了几天废弃物,一股臭味就扑面而来,记者马上捂住鼻子,郑迎春杭州旋耕机配件在哪买便宜却毫不在意:“闻久了就习惯了!”
现在,新安江水库水位已经下降到警戒水位以内。走在建德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像郑迎春一样,为重整家园而忙碌的人们——
还是在新安江街道,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的80余名电力工人组成突击分队,顶着大太阳对浙西小区1幢居民楼进行电力隐患排查、表后线路整修等电力设施灾后恢复自救工作。
梅城镇千鹤村的女党员、女干部、女民兵、女志愿者,则组团去清理新安江畔洋安大桥至半岛山庄附近的沿岸淤泥。
在这次泄洪和持续降雨中农田受灾严重的大洋镇,党员、农技员和志愿者们积极到一线去帮助农户生产自救,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7月12日,在建德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上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区群众拿着铁铲和扫帚到新安江边集合,参与“万人大清扫”行动,喊出了“水退到哪里,我们就清扫到哪里”的口号……
7月14日早晨,建德市民又开始在新安江畔的绿道上晨练。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董旭明 吴佳妮 姚颖康 摄
田野里播撒希望的种子——
“过半个月再来,肯定特别好看”
一条新安江,不仅维系着建德主城区近10万居民的生活,也泽润建德乡野的上万亩良田。
农业,是建德此次洪灾中受创最严重的产业之一。据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建德全市粮油作物受灾面积约1.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85万元;经济作物受灾面积约0.7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416.2万元;农田损毁2532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211万元。
数字的背后,是农户们焦灼的心情。7月13日上午,我们来到下涯镇时,种粮大户杜健正在地里盘算这场水灾后的损失:“700多亩稻田,有200亩被淹,其中150亩几乎绝收,还有西瓜、花生之类,肯定什么都没了。”
上周,杜健着急上火又淋了雨,得了一场重感冒,这两天算是勉强接受了事实:“光着急没用啊,还是得往前走,大不了重新来过。”
当天一早,杜健就开车前往富阳,那里有60斤黑稻种子。前一天晚上,在富阳从事农业的朋友打电话来问他要不要时,他恨不得立马收入囊中:“要!当然要!我一早就来取!”
稻种,是现在的救命稻草。在杜健家农田旁的一个临时休息点里,4个大麻袋装得鼓鼓囊囊,堆放在房间一角,这是政府部门送来的700斤救灾稻种。再加上自筹的部分,杜健盘算了一下,差不多了。
农时不等人。7月11日起,9000余斤稻种从建德市种子管理站出发,被送到7个受灾乡镇的一批种粮大户手里。
“这些是我们储备的应急稻种。”建德市种子管理站站长严百元告诉记者,这批稻种是特意挑选过的“秀水519”常规晚粳稻,适合7月15日前后播种,可以更好地助力恢复农业生产。
“拿到稻种,心里就踏实了。”57岁的老农人吴文龙,是杜健手下的“技术总监”,自泄洪闸开启,他就几乎没睡着过。如今,吴文龙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最难的都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做什么都是往好里走。”
雨一停,吴文龙就领着工人给未被洪水淹没的稻田追肥打草。旋耕机和拖平机轮番上场,以最快速度将绝收稻田重新翻土、消杀,等待催芽成熟的稻种下田。
吴文龙还从寿昌镇请来6名女工,将受淹农田里状态较好的禾苗一一拔起。这些禾苗将被移栽到新翻稻田里,很快就能恢复生机。
除了稻种外,建德各部门已有多路举措齐头并进:农业农村局已牵头召开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专题会议,部署灾后农业恢复工作;因有“农村公路保险”,建德500余公里村道获赔80余万元;新安江大桥、白沙大桥、建德大桥、洋安大桥等相继恢复通行;对受灾居民、农户、企业进行补助的政策,正在抓紧制定中……
“信心肯定是有的。”临走的时候,吴文龙捧起一把即将撒入土中的稻种给记者看。白色的嫩芽已经冒头,他让记者过半个月再来,“那时候这片稻田又是绿油油一片,肯定特别好看!”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