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坡耕地农机使用情况
从农机具作业角度出发,将耕地坡度与机械相适应情况做出以下分析: 2° ~ 6°的缓坡地与2°以下的平耕地基本相似,农业操作方面可以通用; 6° ~ 15°的坡耕地使用大型农机具不太方便,倾向于中小型农机具的使用; 15° ~ 25°的坡耕地只适合使用小型农机具,这些田块一般会种一些茶树、果树等,农作物种植较少。因此,坡耕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应主要集中于6°~ 15°的耕地。
1 东北地区坡耕地农机化现状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坡耕地面积全国最大,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漫川漫岗黑土区以及辽宁省西部丘陵褐土区,因其地缓坡长,处于该地区的坡耕地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朝阳市朝阳县的调研情况为例,全县的耕地面积约9. 13 万hm2 ,其中平地面积2. 7 万hm2 ,坡地面积6. 3 万hm2 ,坡度范围在5° ~ 8°的坡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9. 3%,以沙壤土、黄黏土为主; 犁底层在土下15 ~20cm,耕作处理方式主要为犁耕、旋耕、深松、秸秆还田及联合作业等。东北地区由于长期作为国家的粮仓,农机化得到大力发展,该县具备耕幅为2、1. 5、1. 8m 的旋耕机及各大中型拖拉机共2 234 台,联合整地机( 深松- 旋耕,旋耕- 起垄等) 共约13 000 台;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常用机具并未统计。相对于开阔地带的坡地区域农机发展水平的高度发展,处于丘陵山区内坡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则严重滞后。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内丘陵山区的面积占全省面积70%,平原面积只占30%,全省农机产品种类少。截止2013 年底,吉林省内丘陵山区的总动力为640. 63 万kW,仅占全省总动力的23. 3%。平原地区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全省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制约吉林省丘陵山区坡地农机化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3 个方面: ①作物种类多。丘陵山区种植作物种类多、田块小分散,田间机耕道狭窄不利于大型农机具的作业,又因为种植作物种类多,导致无法批量生产某一种机具,在机具前期投入比较大。②种植观念传统。大部分处于丘陵山区的农民很难接受新的事物,如一些机具补贴政策及新型机具等,接受周期长。③特色机具种类研发力度不足。吉林省内丘陵山区出产很多特色药材、林产品,如吉林省的人参产量占全国人参总量的60%,如此大的种植规模,其种植方式仍以人工为主。由于东北地区农机化水平的高度发展,明显带动了坡耕地区域的农机使用; 但处于丘陵山区的坡耕地农机化发展水平发展严重滞后,而丘陵山区的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很有必要加大丘陵山区坡耕地的农机化发展。
2 西北地区坡耕地农机化现状
坡耕地多处于丘陵地带,研究坡耕地农机化与丘陵山区农机化的研究紧密相连。相对于东北坡耕地的高度农业机械化,其他处于丘陵山区内的坡耕地农机化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陕西省土地总面积为2 058万hm2 ,丘陵山地面积为741 万hm2 ,占土地总数的36%,丘陵山地比例颇大,能否提高丘陵坡地区域的经济水平将成为能否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因素。陕西省内丘陵区域内的坡地多种植经济作物如玉米、油菜、核桃、马铃薯及蔬菜等,在劳动力成本低的情况下,该地区的农民通过承包田地种植上述作物可以获得不菲利润。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种植经济作物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承包户对机具的需求明显增加。由于坡耕地大多处于交通不便、地块不平及分散的区域,导致大多平原地区的机具在坡耕地区域无法使用。陕西省种植玉米约5. 3 万hm2 ,基本靠人工进行播种、收获; 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 万hm2 ,年产量可达350 万t,种植与收获工作也基本靠人工进行。大量雇佣工人进行种植、收获,不仅利润流失严重,也很容易误了卖出的最佳时机。其实,市场上已经存在针对玉米、马铃薯的种植、收获机具,但企业通常将目光投向幅员辽阔的平原地带,导致生产的机具比较大。实际上,农机具在坡耕地区域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 2 亿hm2 ,其中处于丘陵山地的耕地面积约为0. 24 亿hm2 ,占总耕地面积的1 /5,而丘陵山区中又以坡耕地居多。因为大多数企业的目光聚焦在平原地区,所以坡耕地市场基本处于空白,面对趋于饱和的平原地区农机具市场,坡耕地市场才是农机企业未来的主要出路。山西省是农耕大省,全省面积达15. 6 万km2 ,耕地面积约369. 3万hm2 ,其中丘陵山地比例高达70%; 省内主要种植小麦、高粱、豆类和薯类等粮食作物,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经济作物,耕地也大多属于6° ~15° 的坡耕地。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据统计2012 年全省实际机耕面积约25. 3 万hm2 ,所占比例为69. 6%,机播比例由60. 8% 提升至63. 2%,机收面积比例由34. 4% 提升至39. 2%。由此可看出,山西省的农机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有3 个: ①省内对于农机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低,导致农机研发人才流失,无法及时研制出所需要的农机具,影响了整个农业发展。②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偏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农民本身的素质有着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专业训练的机会少或者训练效果不理想的,必需要农民文化水平。③省内农机服务部门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农机服务人员数量少或服务质量不达标,不能及时了解农民的需求、解决农民的需求,从而影响整个农业生产发展。甘肃省处于我国西北深处,省内地形复杂包括丘陵山地、高原地带、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相互交叉,全省总面积4 258 万hm2 ,省内丘陵坡地多,平地少,丘陵山地占总面积78. 2%。据统计,2007 年甘肃省机械化耕整地面积达154. 86 万hm2 ,机械播种面积为97. 99 万hm2 ,机械收获面积为46 万hm2 ,机耕、机播、机收平均每年增长率分别为4. 42%、7%、6. 49%; 省内平原地区耕、播、收机械化水平高达70%,而处于丘陵坡地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只有20%,较平地区域严重滞后。因甘肃省内丘陵坡地占总面积78. 2%,也就是说大部分土地属于丘陵地区、大部分区域农机化水平不足,丘陵坡地的低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影响了全省农业发展。制约甘肃省内丘陵坡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可有: ①地形。甘肃省丘陵坡地多,耕地田块小,分散性强,机具无法大规模连续性作业,无法体现农机具的生产效率。田块之间机耕道窄,路面不平,弯多等都制约农机具的运输、转移等。天然的地理条件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经济。与国内其他地方相似,甘肃省内大多数的丘陵山区都属于贫困地区,农民购买力低,且很多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多为年龄偏大的人,非常需要农机具代替人工,以降低劳动强度。由于本身经济不足,很多农民无力或不舍得购买农机具或支付农机具的租赁款,形成“缺乏农机具—贫困—无力购买农机具—缺乏农机具”循环状态。③种植模式。受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的影响,甘肃省的丘陵坡地内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十分多,且每种作物种植的面积均不大,基本没有成规模的种植区域。根据作物种类需要配置相适应的机具,由于该地区作物种类多、种植区域分散,导致无法配置有效的农机具,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 北方坡耕地农机使用情况小结坡耕地在北方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1) 以分布在黑龙江地区的漫川漫岗、长缓坡形式的坡地。这种坡地的坡度并不大( 一般在2° ~ 6°) ,农机具在此类坡地上作业与在平地上作业的差别并不大,且田块面积大,易于大型农机具作业,所以这种形式的坡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很高。
2) 分布在丘陵山区的坡地。丘陵山区的坡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则相对滞后,即使是在同一省份,丘陵山区的坡地与其平原之间的农机化程度也存在相当大差异,如吉林省。究其原因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
( 1) 丘陵山区本身就处于交通不便的地区,且大多丘陵山区为贫困地区,制约着农机的运输、转移及购买。
( 2) 北方丘陵山区坡耕地种植的作物种类多,单种作物数量少且分布分散。作物种类多,需要多种的特色农机具,一些常用的机具则无法使用,必须创新机具,然而企业研发新机具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担当很大的风险。
( 3) 处于丘陵山区的农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掌握新的技术,理解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人宁愿自己吃点苦也不愿花钱购买机具。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