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履带旋耕机配件导轧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进入全屏
50
新华网南昌5月16日电(王凯丰)春耕关键时节,田里农事正忙,江西的广袤田野上处处洋溢着生机活力。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赣鄱大地涌现出一批“新农人”,他们依靠技术、专业知识逐梦乡野,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在红土地上谱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会种田”到“慧种田”
无人驾驶的智慧农机,在5G信号覆盖的耕地中精准作业;打开手机轻触屏幕,作业面积、运行轨迹等情况一目了然……走进位于鄱阳湖平原的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一幅智慧农业的图景跃然眼前。
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两台无人旋耕机正在翻地作业。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以前种田凭经验,看天吃饭,现在靠科技,智慧赋能,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增产高效。”邹泰晖是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2018年,从事农机生产和销售的邹泰晖看准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回到家乡。
据了解,大田农社的万亩农场是江西首个“万亩智慧农场”,得益于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农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20多名员工就能种植和管理上万亩地。
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新宋村的育秧工厂内,经过育秧机流水线作业,一个个秧盘快速制作完成。
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新宋村的育秧大棚内,一台自动化喷灌机沿着轨道匀速给秧苗灌溉。新华网发 张翰林 摄
“将育秧从田间搬到‘工厂’,成秧率高、产量可观,经过25天培育后,秧苗便可以栽种了。”彭鹏是新宋村隆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科技改变了传统农业,也孕育出“新农人”。
“目前生产线一小时可以制作1800盘秧盘,按照一亩地需要20盘秧苗计算,相当于每小时生产的秧苗可达90亩。”在彭鹏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加入进来:2022年一季度,该合作社单季育苗能力达6800亩,能够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产值达200余万元。
伴随着田野里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江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传统农业正插上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翅膀,赣鄱大地的乡间田野,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和崭新气象。
“新农具”干“新农活”
“hello大家好!我是莲花姐姐,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我们的广昌藕粉……”下午4时,饶春红准时打开手机开始与网友直播互动。
饶春红正在进行直播带货。新华网 王凯丰 摄
出身江西省广昌县农村的饶春红在外闯荡多年,看到城里人越来越注重营养搭配,2016年她选择返乡成立合作社,成为一名“带货主播”,如今每天订单可达400-500单,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凭借50多年的竹编手艺,新余竹编匠人李年根借助直播和短视频的风潮迅速走红,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收获了上千万粉丝。
“竹编老李”火起来后,还发动村里的其他手艺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现在每天的订单都忙得发不过来,没想到过去没人要的竹编制品能这么火!”李年根笑着说。
近年来,随着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播”“网红”活跃在田间地头,围绕乡村美景、美食特产、特色民俗、生产劳作等进行内容创作,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哒哒哒……”在江西省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的田间,几台“铁牛”来回穿梭,翻田插秧。不远处,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背着相机在田间地头来回忙碌,拍摄记录。
在江西省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王玉萍正在拍摄制作短视频。新华网 发
今年24岁的王玉萍是土生土长的下坊村人,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不到一年,她便重返大山,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宣传推介家乡的美景、美食。一部相机、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凭借原生态乡土风情和专业制作水准,“庐陵玉萍”抖音号吸引不少粉丝关注,也带火了小山村。
不管是留下的还是回来的,如今和王玉萍一样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他们正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把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等美好愿景,“书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农人”成“兴农人”
“做梦也没有想到,咱农民也能评上职称!”谈及获评赣州市首批“职业农民”职称,“持证上岗”成为“新农人”,从事脐橙种植24年的李春生难掩喜悦之情。
不唯学历论文,更重能力实绩,2021年7月,赣州市出台相关方案,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发挥农村本土人才的引领作用,激活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池春水”。
如何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年来,江西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水口村推出的民宿“日落晚餐”。新华网 发
在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脚下的温汤镇水口村,不仅有无人售卖点,还有庭院咖啡馆,融合田园风光与民宿用餐体验的“日落晚餐”。这些新鲜点子,都来自村里的大学生专职村干张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2020年,宜春市专门出台“大学生专职村干”计划,鼓励大学生回原籍村任职,着力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后备力量。
回到家乡前,张拯曾经环游世界,他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扎根土地、敢想敢做,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把家乡建成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在江西省湖口县新丰村的连片稻田里,周益和父亲周爱霞正驾驶农机来回穿梭。新华网发 徐会刚 摄
越来越多像张拯这样的年轻人投身乡村,找到价值所在。在江西省湖口县新丰村的连片稻田里,“95后”周益和父亲周爱霞正驾驶农机来回穿梭。2022年,在外打拼的周益选择返乡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一头扎进广袤的田野,追寻自己的 小型履带旋耕机配件导轧田园梦。
“职业农民”“学生村官”“返乡青年”……乡村代有才人出,他们通过自己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作小型履带旋耕机配件导轧为,从“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让乡村焕发出新活力。在人才带动下,江西乡村振兴路正越走越宽。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