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2起假冒注册商标案,其中一起是夫妻俩低价购买劣质发动机喷油嘴后,贴上国外着名品牌的商标,销往路旁一些修车铺,另一起是兄弟俩将国产调味品灌入进口品牌的空瓶中,然后掺杂在进口商品里,销往市内一些高档酒店。两起假冒注册商标案的破获,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卖假冒喷油嘴
夫妻各领刑3年
贵阳市三桥后坝路附近,修车铺林立,经常有一些大货车在此修理零部件。
2015年1月初,贵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五大队接到报警称,后坝路两旁一些修车铺销售的发动机喷油嘴可能是假冒的:发动机喷油嘴上标注的全是博世、洋马等进口着名品牌,售价却只要二、三十元,不足正品价格的十分之一。奇怪的是,这些喷油嘴的使用寿命短得出奇,经常是使用不到2、3个月便坏了,一些货车司机抱怨连连,怀疑有人在故意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牟利。
民警假装成消费者,前往后坝路调查发现,这些“问题”喷油嘴全系豆氏夫妇所售。2013年初,豆氏夫妇来到后坝路一带,挨家挨家地向修车铺发小名片,说自己有进口的发动机喷油嘴销售,需要的话可以电话通知他们送货上门;最诱人的是喷油嘴的批发价,“进口”的,每颗才10元左右。有知情人告诉民警,豆家两口子是河南人,就住在不远处的枫丹白露居民小区内。
经过连续1个多月的蹲守,民警基本摸清了豆氏夫妇的活动规律。2015年3月19日,蹲守民警发现夫妻俩刚刚从外面进货回来,遂跟踪夫妻俩,在其住所内查获假冒国外着名品牌的喷油嘴、柱塞9171个,案值上百万元。现场查获的14本记账薄上显示,近2年来,豆氏夫妇已经销售假冒伪劣喷油嘴2629个,获利10余万元。
经审讯,豆某和妻子交代,他们销售的喷油嘴来源老家河南的一些黑作坊,既有旧货翻新的,又有私自仿制的。他们夫妻主要负责的是贴牌和销售,销售的区域为城郊结合部的一些修车铺,也有部分假货批发到了兴义等地。
今年2月1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判,豆某和妻子孙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各处罚金25000元。
冒充进口商品
兄弟各获刑一年
2014年11月,贵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举报称,有人假冒进口高档食品,并销往市区的一些高档酒店和私房菜馆。报警人称,造假者的手段十分高明,一箱进口高档酱油里面,可能有2-3瓶为国产酱油灌装的,仅凭观察外包装根本无法鉴别。
经侦民警顺藤摸瓜,很快查明这批涉假食品来源于贵阳市青云路、神奇路的2个门面和东站路某物流仓库。这些店面和仓库属于贵阳某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为福建籍男子王某法、王某财兄弟。2015年1月8日,民警接到一条重要线索,王氏兄弟刚刚接到了一个订单,对方需要大量进口的“龟甲万”牌酱油和进口的“地扪”牌水果罐头、玉米粒等。民警随后突袭王氏兄弟经营的门店和库房,当场查获假冒的“龟甲万”牌酱油257瓶,假冒的“地扪”牌玉米粒罐头4611罐、“地扪”牌菠萝水果罐头820罐、杂果罐头978罐以及进口辣椒酱、奶油和部分制假原料,涉案总金额5万余元。
“进口商品的价格高。”面对审讯,王氏兄弟对民警说。据二人介绍,他们公司是做调味品生意的,还给洋马旋耕机油嘴怎么拉出来市区一些高档酒店配货。同样规格的一瓶国产酱油,市场价格大约7元左右,若是洋马旋耕机油嘴怎么拉出来进口的“龟甲万”牌酱油,轻轻松松可以卖到20多元。为了牟取暴利,2013年开始,兄弟俩利用回收来的一些进口商品包装瓶,往里面灌装国产食品,然后混杂在进口商品中,冒充进口商品进行销售。
2016年3月16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王某法、王某财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各处罚金10000元。
(记者 任勇)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