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了吗?”
这句话,几乎是中国人的招呼语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
简单的几个字,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逻辑:
想吃饱肚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5000年的文明史里,中国人真正不怕饿肚子的时间,恐怕也只有最近这几十年。
说得宏观点儿,你的饭碗里面,盛满的不止是大米面条,更是一部历史。
一部如何让中国人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
在今天,我想请大家格外关注一个地方。
因为这个地方,和你的饭碗密不可分。
这个地方,就是吉林。
1
请看,你的饭碗……
吉林省,一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省份。
以至于现在还有不少人,分不清她的省会是长春还是吉林。
所以,在这里我必须拿出一些篇幅,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省份。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14.1亿,吉林省占了2400万;
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全国产粮13657亿斤,吉林省占了807亿斤。
换算下来,吉林省用全国1.7%的人口,产出了全国6%的粮食。
粮食人均商品量全国第一,人均调出量全国第一,年调出量全国前三,常年调出量近500亿斤……
也因此,吉林被称为全国粮食安全供给的“蓄水池”。
尽管可能不太确切,但我做个简单的比方——
假如我们能够用超能力,把全国生产的粮食集中在一起、搅和均匀了,再传送到仓库里、超市中……
分到千家万户的每碗粮食里,差不多有1~2勺,来自吉林。
尽管你可能看不到、不了解,但是一直以来,吉林省为了人民的餐桌丰富、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一直卯足了劲干。
我们都知道,吉林省并不是一个财大气粗的省。
但是为了让农民种地更踏实、人们吃的更丰盛,吉林省在农业方面,却“格外豪横”:
担心好粮食打不响牌子、卖不上价?
政府帮你做广告,广告打到央视去。
想让黑土地更有劲儿?
安排!
2021年,吉林省掏出了44亿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建高标准农田;
秸秆堆着碍事、烧了污染?
安排!
那就让它变成肉。2021年,全省累计发放肉牛产业贷款121.7亿元,帮助农民
“秸秆变肉”、扩大养殖。到2021年底,吉林省肉牛发展到583.5万头,同比增长11.3%;
咋样才能让各地种地的积极性更高?
安排!
2021年,吉林省财政拿出了5个亿,奖励前10名的产粮大县;
想扩大生产但是钱袋子有些紧?
安排!
2021年,作为全国唯一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吉林全省建设村级金融服务站2000多家,农业保险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扶贫保险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近年来化肥农机涨价了?
必须安排!
近年来,吉林累计发放玉米、大豆生产者和稻谷补贴415.65亿元,累计落实农机补贴200亿元……
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吉林省全年财政支出3600亿元;
而其中直接花在农林水事务、粮油物资储备方面的资金,就有500亿元。
一切,都是为了让田地能结出更多的粮食、农民能拥有更多的收入、大家的饭碗里能有更丰富的美食。
以及,更为深远的国家粮食安全。
田间地头,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是无可置疑的国之根基。
现在,疫情防控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
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守住,这是底线任务;
14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不容有失,这是生存所系。
随着大国博弈日益加剧,疫情下的各国纷纷捂紧“粮袋子”,想要不被“卡脖子”,更加需要我们牢牢地把“中国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2
今年,情况会怎样
三月起,汹涌来袭的奥密克戎,让整个省份陷入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中。
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而疫情最严重的长春市、吉林市,又恰恰是吉林粮食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
今年三月,笔者曾经和一位在家乡务农的长辈通过一次电话。电话那头,他感慨地说:
“你看,为了战胜疫情,省里建了那么多所方舱医院、给上千万人做了好几轮核酸,那么多企业又在停产停工,每天得损失多少钱啊!今年咱们省,太不容易了!”
没错,疫情面前的吉林,真的太难了。
根据测算,吉林省水稻的最佳育苗时间是4月10日-15日,插秧一般是在5月15日-25日之间;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是4月20日-5月15日。
而三月末到四月初,也恰恰是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最焦灼的决胜时刻。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再苦再难,春耕也绝对不能耽误。
首先,地要有人种。
4月4日,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滞留长吉两市农民返乡春耕工作方案》,要求长春市和吉林市设立集中转运点,组织车辆将返乡农民点对点接回;
各地也纷纷组织农民返乡,组建春耕专班、服务车队……
据央广网11日消息,全省已有约8万名符合疫情防控政策的农民返乡开展春耕作业。
此外,长春、吉林疫情压力较重的乡镇,积极开展了“代耕代种”等服务方式,邻里互助、亲友帮助、村干部协助、大户扶助,竭尽一切方式,确保不误农时。
此外,还要有钱用。
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会同吉林银保监局、吉林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了《金融助力备春耕稳增长30条》。
仅3月份当月,全省各银行机构就累计发放了备春耕贷款84.8亿元。
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春耕生产经营主体,可以办理贷款展期、续贷和调整还款方式;
对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合同履约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更是可使用省级衔接资金给予该经营主体每带动1人不超过800元、总额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生产补贴……
一切,都是为了耕者没有后顾之忧。
同时,地要有农机耕。
春耕使用的主要农机包括拖拉机、旋耕机、免耕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
与其他机械不同,农机在田间持续作业,旋耕机刀片、轴承等都是易损件;此外,这类机械故障率相对高,涉及机械维修问题,部分地区甚至需要跨县(市)维修。
4月6日,吉林省明确指出,要协助解决农机检修、更新采购等工作,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准备;各地农机部门纷纷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入户帮助农机户保养、调试和检修。
据《农民日报》4月11日报道,吉林省已指导农民检修维护农机具149.5万台套,农机检修率87.7%。
此外,还要有技术。
为了帮助农民科学春耕,全省各个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们也没闲着。
吉林农业大学组织了276名科技专家,分成10个工作组,支援农民春耕;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组织15个工作站的专家团队,提供技术咨询……
专家们纷纷变身网络主播,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等平台指导农业生产;有的讲座,观看人数高达15万余人。
最终,地要有种播、有肥施。
面对农资保供堵点,吉林省为近500家重点农资企业开具保供证明,保障经营、运输。
与此同时,多地还为农资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并派执法人员引领运输车辆直接到店、到村、到户,实施闭环管理。
3
他们,站了出来
力耕不欺,天道酬勤。
4月10日,吉林省召开本轮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31场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吉林省备春耕生产进展顺利,资金、物资持续到位,种子、化肥到户到位率分别达到95.25%和83.19%
——到位进度不但没有耽误,反而还稍快于往年同期!
95.25%和83.19%,以及其他一系列数字,写起来很简单。
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多少人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当你拿起饭碗的时候,请记得:
你碗中的粮食,不仅仅是能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更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奔忙。
今年,格外如此。
我们都知道,种地很辛苦,也没有什么暴利。
但是,如果都只想吃饭不想种粮、只想吃肉不想养猪,那谁来保供给?
必须要有人要去研究区块链、元宇宙,争取我们的未来;也必须得有人站出来,走向田间地头,保卫我们的饭碗。
最近流行的《孤勇者》怎么唱来着?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站在田间地头的,也是英雄。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