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介绍几种道路特殊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湿软地基处理,河、塘、湖(库)区路基,湿陷性黄土路基,滑坡地段路基一共四种。施工要点如下:
1,湿软地基处理
1.1 挖除换填
1)按设计要求,将原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不良上体挖除,换填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并压实至设计规定的压实度。
2)换填天然级配砂砾时最大粒径应小于10cm,含泥量不大于5%。换填石渣最大粒径应小于15cm,石料强度不小于30MPa。
3)换填料料应分层填筑并压实。换填宽度一般至路基坡脚以外50cm。
图:砂砾(灰土)垫层加土工布断面
图:砂砾(灰土)垫层断面
1.2 反压护道
1)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进行清理。
2)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同时填筑,填料及施工工艺与路堤填筑相同。
图:反压护道填方施工示意
1.3 手摆片石
1)要求使用不易风化的片石材料,石料的强度不小于30MPa,厚度不小于15cm。
2)施工时用全站仪准确测放需处理段落的中心桩线和边桩线。同时确定地面高程。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进行反开挖至设计高程。平整场地,整平后与原地面形成≥1%的上拱,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确认。
3)片石进场后,根据石料形状大小人工摆插,大面朝下,尖面向上,石与石之间竖向紧密靠拢。遇有过大石料用石工锤破碎成20~30cm方可使用;铺砌中,片石与片石之间产生的空洞、缝隙用小片石填塞,并用石工锤敲击密实。
4)片石摆插结束后,经验收合格再铺设砂砾垫层嵌缝找平,用净质量不小于22T的振动压路机碾压至稳定密实。
1.4 抛石挤淤
1)抛石挤淤材料应使用不易风化的石料,石料强度不小于30MPa。
2)抛石挤淤应遵循由低至高、由中间向两边挤的原则。
3)片石抛出淤泥面或抛出水面50cm后,应用较小石块或天然砂砾填塞整平,用净质量不小于22t振动压路机压实,并在其上铺设反滤层。
1.5 灰土桩
1)施工准备
场地整理:对施工场地进行清表平整,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图:台背灰土桩施工断面
a)放样布点: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放样,桩孔位置放线并编号,撒石灰定位,及时绘制施工布点图。成孔采用隔排或隔桩跳打的方式。
b)设备配置:按100m配备1台柴油打桩机作为成孔设备,每台打桩机配1.5t汽车夯2台、0.1m3小装载机1辆或0.1m3手推车4台、手扶式振动夯1台、75kw发电机1台。夯锤应采用长3m,直径0.3m的重锤,不得采用夹杆锤,应制作专用喂料工具。
c)试桩:灰土桩大面积施工前必须通过试桩确定填层厚度、填料方量、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桩体压实度、扩径等施工工艺参数。
2)操作要点
a)成孔:打桩机就位后,使沉管尖对准桩位,使桩管保持垂直,用吊锤吊线检查垂直度。地质软弱处或高压线下,当出现缩孔时,宜用洛阳铲扩孔;孔深不够时,采用超深成孔方法。成孔后及时夯填(要求成孔当日内完成夯填)。
b)灰土拌和:灰土要满足要求并过筛,并在拌和场集中拌和均匀后运至现场,上盖下垫,保证灰土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拌和好的灰土不得隔日使用。每个集中拌和场设检测灰剂量、含水量仪器一套,配试验检测人员1名。灰剂量抽检施工单位每工作面抽检二次,驻地监理抽检一次。
c)夯填前施工单位逐孔测量孔深、孔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监理抽检30%。
d)先对孔底夯1~2锤,夯实孔底,再按照试桩确定的工艺参数施工,分层夯实到原地面。每层夯击不少于6次,锤落距≥3m,压实度≥93%,距桩顶2m范围内适当增加夯击次数。桩顶采用手扶式冲击夯分层夯填至原地面。
e)施工完成后,按段落1%钻芯取样验收,检测桩长和桩体完整性。同时验收桩数、排列尺寸、孔径、孔深、复合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等。
1.6砂桩、碎(砾)石桩
1)施工准备
a)场地整理:对施工场地清表平整,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b)施工放样布点:按图纸要求进行放样,桩位放线并编号,撒石灰点(线)定位,并绘制施工布点图。
c)碎(砾)石粒径为2~3cm,且2~5cm粒径质量占粒料总质量50%以上,含泥量≤5%。
2)操作要点
a)碎(砾)石桩一般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施工顺序为先外排后里排,隔排隔桩跳打的方法。
b)桩孔内的填料数量按设计桩孔体积乘以充盈系数1.35。
c)碎(砾)石桩施工前必须先做试桩,以确定桩长,成桩时间、振冲加密电流、振冲器留振时间、碎(砾)石投入量、施工顺序、单桩及复合的地基承载力等参数。
d)施工时重点控制桩距、桩径、桩长、竖直度、碎石灌入量。采用单桩荷载试验和23d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检验处治效果。
1.7水泥搅拌桩
1)施工准备
a)场地整理:对施工场地清表平整,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b)设备配备: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情况、完好率情况等进行检查。桩机搅拌头直径误差不大于5mm,喷浆口直径不宜过大,应满足喷浆要求,每台桩机必须配备电脑数据记录仪。宜选用ST-1型或PS-5型搅拌钻机,施工过程中钻进速度V≤1.0m/min,钻进喷浆速度V≤0.4~0.7m/min,喷浆时平均提升速度Vp≤0.4~0.7m/min,复搅时平均提升速度Vp≤0.3m/min,搅拌速度V=30~50转/min,喷浆时泵内泵送能力30~50L/min。
c)试桩:施工前,进行不少于5根成桩工艺试验,以掌握该场地成桩工艺,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浆量等技术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性,掌握下钻、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试桩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大规模施工。
2)操作要点
a)辽钻机安装调试,检查转速、空压设备、钻杆长度,钻头直径等,并连接好输浆管路,待以上设备运转正常后,将钻机移到指定位置,进行桩位对中(桩位以木桩或竹签标定,桩顶涂5cm红油漆,石灰标明)。钻头对准桩位,以水平尺调平转盘,并保证钻杆竖直,其偏差应小于1.5%。
b)待搅拌机及相关设备(活塞泵、发电机等)运行正常后,启动搅拌电机,放松钻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旋转切上下沉。钻进速度≤1.0m/min。
c)当钻机钻进到一定深度时,即开始按设计及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制浆时,水泥浆拌和时间不得少于5~10min,制备好的水泥浆不得离析、沉淀。水泥浆液应按预定配合比拌制,浆液罐必须采用金属制容器,且容量应不小于单根桩的用灰量加50kg;制备好的水泥浆停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予以废弃。灌入浆液时应加筛过滤,以防浆内结块,损坏泵体。
d)当搅拌机下沉到硬上层后,钻头反转,打开送浆阀门,喷送水泥浆。确认水泥浆已到桩底后,进行提升搅拌,确保喷浆均匀,同时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搅拌机。平均提升速度≤0.3m/min。
e)当钻头提升至距离原地面50cm左右时,再边喷浆边搅拌至桩底,至桩底后停止钻进,连续喷浆1min,最后搅拌提升至地面停机。做好施工记录,打印施工过程资料和成桩资料。复搅时下钻速度≤1.5m/min,提升速度≤0.3m/min,且每延米工作时间不小于4.5min,搅拌速度30~50r/min.
f)桩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人工对搅拌桩桩头超灌部分进行凿除,并清除现场多余土层,进行场地整平,待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垫层施工。
g)当工程地质发生变化、桩长须进行调整时,采用工作密实电流加以控制,当密实电流明显增大,判断进入相对硬层时,以进入硬层深度≥50cm为桩底。
h)成桩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如提升过快、送浆道路堵塞、断电等),影响桩身质量时,应在6小时内采取补救措施,补桩喷浆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否则应重新打设。新桩距旧桩的距离不得大于桩距的15%。
2、河、塘、湖(库)区路基
2.1 填料与取土
宜设置集中取土场。常水位以下路堤的施工材料,宜选用水稳性良好的材料,其粒径不宜大于30cm。
2.2 材料选择
受水位涨落影响的部分,宜选用水稳性良好的材料。
2.3 加固防护
严格按设计要求并根据水流对路基破坏作用的性质、程度对边坡进行防护和加固。防护方式一般可采用植物防护、石砌防护、砼板防护、石笼、抛石、挡土墙等措施或综合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措施。
2.4 防护工程
山区沿河路基,应针对水流冲刷情况进行加固防护,防护工程宜在洪水期前完成,施工期间注意防洪。穿越不良地质路段或山区时,还应查清有无泥石流影响,并采取排导或拦截措施。
3、湿陷性黄土路基
3.1 处理方式
湿陷性黄土地基宜采用强夯、冲击碾压、灰土垫层或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
3.2 注意事项
路基填筑时,为加快填料水分的挥发,施工单位宜配备旋耕机(带打土装置);填筑每层应设置路拱,保证排水顺畅;填筑应连续施工,压完一层经检测合格后必须马上进行下一层的施工,以防土层干裂。
3.3 强夯施工要求
1)强夯施工时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消除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2)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有夯锤、起重机械、自动脱钩装置。夯锤不宜小于10t,其底面宜采用圆形,锤底面积宜为3~6m2,夯锤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3)强夯大面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在施工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并不小于500m2的路段进行试夯,以确定夯击遍数,能量级别及影响深度。每一遍内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
4)夯击点布设,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其间距可根据击坑的形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建筑物基础结构物特点确定,在施工时,强夯宽度范围在路基排水沟外缘,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并用灰点或袋装上标明位置。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按梅花形网格排列放样布点进行夯击,第二次夯击剩余部分,第三次按50%夯击能量进行满夯,在满夯前,应按最佳含水量洒水,待水份渗透后再进行夯击。
5)强夯上层的天然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或液限含水量的0.6倍。在拟夯实的土层内,当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10%时,应对其增湿至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以上时,应晾晒降低其含水量。
6)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有效深度,应根据试夯结果确定。在设计要求消除湿陷性的有效深度内,上的湿陷性系数6s均应小于0.015。
7)严格按要求进行逐点夯击,每击一次,观测一次高程并记录。用同样方法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并观测此夯点的总沉降量和高程并记录。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8)多遍强夯之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不少于7天。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以连续夯击。一般在强夯处理完成15天后再开始后续施工。
9)强夯完成后若表土松散或含水量过大翻浆,应挖除后采用翻拌石灰土处理。
3.4 冲击碾压地基处理施工要求
1)冲击碾压前用平地机对原地面进行整平,压路机碾压。
2)在冲击碾压的不同点位、不同深度选取上样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冲击碾压前,测出路基不同深度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4)第一次冲击碾压从路基右侧边线开始,紧贴路线中线的左线返回,如此循环直至整个路基范围内冲碾完成,碾压完成后应进行整平压实。第二次冲击碾压前,调整冲击碾压段位置,确保不与第一次重合,达到整个路基全部冲击碾压。
5)冲击碾压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冲击碾压速度进行碾压。
4、滑坡地段路基
4.1 施工准备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前,必须制定应对滑坡或边坡危害的安全预案,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滑坡治理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或在滑坡体前缘减载。
4.2 渗水处理
结合滑坡地段的自然排水沟及永久性排水工程施作临时排水工程;把滑坡体内的水疏通到自然沟与桥涵处排出,不使地表水下渗进入滑体。
4.3 预加固处理
滑坡地段进行深路堑边坡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加固处理,然后自上而下进行开挖。每开挖一级应对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和稳定性分析,需要采取加固措施时,应先加固再开挖。同时应对滑坡范围内的排水系统和路基排水系统进行完善,及时清理和疏通排水沟,破损处要及时修补,防止地表水集中灌入滑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