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曹业
一家以“草”为业的科技型生态企业,多年秉承“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理念,在矿山、废弃地修复,草原、沙地治理,景观园林、海绵城市建造等领域摸爬滚打,探索以高科技助力生态修复的路径,最终凭借“种质资源+大数据”的模式在业内赢得核心竞争力。
这,说的就是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草”为基业,坚持做好生态修复。蒙草的成功与希望,皆系于此。
科学施策啃下“硬骨头”
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是蒙草集团的成功案例之一。
从环境治理的难度看,扎赉诺尔露天矿的恢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历经百年采矿,矿区采坑面积约5平方公里,展开面积达10平方公里;高差最大达到100米,周边排土场276.12公顷。矿区部分原始煤层已自燃百年有余,消耗大量优质能源产生有害气体,导致土地无法利用,植物无法生长。
而且,由于开采前期未进行地表及地下水保护治理,煤层底部形成大量水面及渗水层,深达十几米,极易发生地下矿坑沉降侵蚀及流水悬沟,导致坑壁整体崩塌撕裂。整个矿区的自然植被恢复率不足20%。
面对这块“硬骨头”,蒙草集团步步为营,建立科学系统的应对体系,按照“先数据、再科研、后配方、再施工”的理念,推行场地勘察、规划设计、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及养护的全程技术服务。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蒙草集团采用阶梯降坡,分层修复,通过表土剥离、回填、土地平整、表土复原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治理恢复,并配比有机肥、撒播旋耕等进行土壤改良。该集团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植物,在植被恢复后利用矿井水灌溉植被,进行矿井水处理和利用,防止水流淤积造成沉降。
扎赉诺尔矿山最初播种了29个草种,两年后新增草种14个,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明显增强。如今,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已今非昔比——土壤里有了蚯蚓,湖边有了栖息的鸟类,小白狐等动物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生存家园。
“自然恢复”绝非易举。为了选择适合的乡土植物,蒙草集团的科研团队在露天矿及周边地区布置了几百个选样点,选取原生的土样、地表水水样、植物种样,通过检查化验后参照大数据系统进行比对。依托此前在呼伦贝尔设立的耐寒植物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蒙草集团最终确定了适宜扎赉诺尔露天煤矿生长的适应性生态群落,以乡土植物为主的配置模式更具有实用性、更易成活,且节水约60%、节约总成本30%。
修复生态借力“大数据”
仔细研究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的实例,不难看出,借力“大数据”修复“大生态”,是蒙草集团成功的法宝。
探路生态修复,蒙草集团有备而来。多年来,该集团科学繁育多样化乡土物种,累计投入科研经费9亿元。科研人员走遍内蒙古、西藏、甘肃、陕西等地,建成独具特色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乔灌草花3.5万余种,储存种质资源5000余份,有地理标记的标本3.3万余份,土壤样本近100万份。
呼伦贝尔旋耕机配件费用同时,蒙草集团打造“育—繁—推”产业链,坚持完善一体化模式,确定了“生态修复用种、美化绿化用种、景观与饲草兼用品种”3个育种方向,并建立近25万亩繁育基地和先进的种苗自动化生产体系,有160余种植物已成熟应用到各类工程项目中。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 蒙草集团还建立了生态“大数据”,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实地调研,整理收集区域内水土气、植动微等生态本底数据,建立指标分析模型,输出(定制化——区域生态大数据和产业生态大数据。用户登录该系统,定位任一经纬度,即可查询该点位的生态本底数据信息,点击任一生态管理模块即可查询到实时动态和管理建议。
数据系统的建立和运营,实现了生态修复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利用这套系统,蒙草集团先后完成了草原、矿山、荒漠、园林等修复工程近2000万亩。目前,该系统已收录了全国6万多座矿山的数据。到2018年底,该集团修复矿山边坡面积约3688万平方米,产值约20亿元,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时嘱托,绿化只搞“奇花异草”是不可持续的,要走一条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铭记总书记的嘱托,蒙草集团肩负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的呼伦贝尔旋耕机配件费用使命,依托扎赉诺尔矿山修复实践成功申请了12项矿山及边坡修复专利,参与并制定形成地标、行标及国标4项。其中,《草原矿区受损生态系统重建技术规范》2019年获批立项成为地方标准。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