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那对于山西来讲,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呢?近日,农科110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高志强围绕现代有机旱作农业在山西的发展历程及旱地小麦的蓄水保墒技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高老师,现代有机旱作农业遵循的理念是什么?
高志强(以下简称高):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等先进技术与方法,有效提高旱作地区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干旱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构建绿色、健康、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格局。
记者:高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把有机旱作农业理解成有机农业与旱作农业的结合呢?
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机旱作农业不能看做有机农业与旱作农业的结合。有机农业指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旱作农业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
现代有机旱作农业指的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技武装、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充分吸纳现代科技、现代工业、现代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
记者: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与传统有机旱作农业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高:传统有机旱作农业是指:主要通过精耕细作、蓄水保墒、换茬轮作、有机培肥、水土保持等传统农作技术,选育抗旱优良品种及农林牧综合经营等,充分提高有限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用养结合。
与现代有机旱作农业相比,传统有机旱作农业是一种相对封闭的、低效化、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而现代有机旱作农业是一种高度开放的高效化、集约化、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记者:那么对于山西来讲,发展有机旱作节水的优势在哪?
高:自然条件决定了山西农业必须走有机旱作节水的发展道路,山西农业的特点主要有:
1、干旱、旱情发生普遍:耕地面积480.4万公顷,其中旱地面积381.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9.4%,大多数地区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亏缺,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
2、水资源短缺,70%的水来自降雨。并且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比较低,目前,作物真正利用的降水只有降水总量的30%。
3、山西河谷纵横,山多川少,80%以上是山地丘陵,污染少,给发展绿色、健康、有机农业提供了天然屏障。
4、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适宜各种杂粮生长,品质优良。
针对这几点来看,旱作节水技术作用空间大,如果采用先进旱作技术,可提高降水保蓄率18%~25%,提高降水利用率15%~18%。
另外,旱作蓄水节水增产潜力大,山西年粮食播种面积约320万公顷,若2/3采用旱作保墒节水技术,按提高降水利用率10%计算,则可多利用降水约8.6亿m3(相当于多生产粮食8.6亿千克),可谓潜力巨大。
记者:那么相对于前人提出的“有机旱作农业”的含义,总书记所说的“有机旱作农业”有什么不同么?
高: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保护生态、节水发展,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前人说所说得“有机旱作农业”的含义指的是:大量增施有机肥料,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因为把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中心环节,故称“有机旱作农业”。这与国外一概排斥无机能量和不用化肥、农药的“有 机农业”概念不同。
而总书记讲的“有机旱作农业”中,“有机”的理念路径指:有机食品的“有机”与前人有机旱作的“有机”;除此之外,更是大有机,及“绿色、健康、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就是:地要越种越肥、土壤越来越健康、各种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的农产品是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要越来越好。
记者:“有机旱作”作为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面对山多地少、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旱情发生严重的自然环境,探索和发展了平整土地、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轮作养地、保持水土等传统有机旱作农业技术。
20世纪60~70年代末,山西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入手,大力开展了以兴修水利、造田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总结经验,创新探索,涌现出闻喜东官庄、屯留王公庄、壶关晋庄、昔阳大寨、柳林董家山、陵川平川村等为代表的有机旱作农业典型。
其中,东官庄旱地小麦“四早三多”耕作技术、经验也吸引了省内外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带动了山西省北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发展。
“四早”指:早灭茬,破土保表墒;早深耕,纳雨贮深墒;早细犁,破垡活土匀墒;
早带耙,立足秋旱收全墒。
“三多”指:多浅犁,晒垡纳雨;多细犁,破垡活土,墒情均匀;多耙地,滴雨归田。
记者:刚才您让我们了解了现代有机旱作农业,那么山西的旱地小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高:黄土高原旱作麦区以太行山、中条山为界,东西切割、走向西南,包括豫西黄土丘陵旱作冬麦区,山西中南部黄土丘陵旱作冬麦区、陕西渭北旱塬及延安地区黄土丘陵旱作冬麦区,并向西延至甘肃东部及宁夏固原黄土丘陵旱作冬麦区,面积约3000余万亩,是我国主要旱地小麦大范围连片产区。
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旱地小麦干旱缺水、土壤瘠薄、产量低而不稳、效益比较低。
记者:针对于旱地小麦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怎样来解决?
高:针对上述旱地小麦存在的四大问题,采用集成旱地小麦“三提前一覆膜”蓄水保墒技术,以降雨资源周年调控、土壤水分跨季节利用为抓手,协调土、肥、水、根、苗五大关系,达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小麦稳产高产的目的。
记者:集成旱地小麦“三提前一覆膜”蓄水保墒技术的要点有哪些?
高:1、休闲期耕作
(1)土壤条件
土壤活土层25厘米以上,土壤容重1.1 ~1.3 克/立方米,土壤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851的要求。
(2)前茬小麦留茬高度:茬高15~20 厘米。
(3)施有机肥
入伏后,田间撒施有机肥,结合深翻每667 ㎡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或精制有机肥100 千克;或者使用深松施肥一体机结合深松每667 ㎡施入精制有机肥100 千克。
(4)伏期深翻或深松
7月中旬后趁墒深翻,深翻25~30厘米,保持土垡原状;或者使用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深松30~40厘米。
(5)秸秆还田或覆盖
结合深翻,前茬秸秆残茬还田;或深松整地后将秸秆覆盖于地表。
(6)秋后整地
立秋后,旋耕整地,旋耕深度12~15厘米,耕后耙平地表。
2、播前准备
(1)整地
播前旋耕麦田,旋耕深度12~15厘米。
(2)底施化肥
结合整地每667 ㎡撒施纯氮(N)8~10千克,纯磷(P2O5)6~8 千克。所选肥料及施用符合NY/T 496的要求。
(3)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山西省审定,适宜当地种植的旱地冬小麦品种。南部中熟冬麦区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中部晚熟冬麦区选用强冬性、冬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4)种子处理
选择对靶标活性强的农药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种子包衣按照GB 15671的规定执行,药剂拌种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5)地膜选择
选择宽400毫米、厚0.01 毫米的聚乙烯膜。聚乙烯膜应符合GB 13735的要求。
(6)播种机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农机部门鉴定的具有推广许可证的播种机械。
3、播种
(1)播种期
露地播种期,南部中熟冬麦区南片适宜播期9月25日~10月5日,南部中熟冬麦区北片适宜播期9月23日~10月3日;中部晚熟冬麦区适宜播期9月18日~9月28日。地膜覆盖播种期推迟一周左右。
(2)播种量
露地播种适播期内,南部中熟冬麦区南片每667㎡播种6~9千克,南部中熟冬麦区北片每667 ㎡播种7~10 千克;中部晚熟冬麦区每667㎡播种9~12千克。地膜覆盖田播种量减少1 千克左右。适播期后每推迟1天,每667 ㎡播量增加0.5千克。
(3)播种深度:3~5 厘米。
(4)播种方式
露地播种:选用旋耕条播或沟播,行距15~20 厘米;地膜覆盖播种:按地方标准DB 14/T 669执行。
(5)播后镇压
露地田随播随压,或播后顺行镇压。地膜覆盖田播种行镇压。
记者:该技术的核心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高:休闲期实施“三提前”是本技术的核心。“三提前”是指:前茬小麦收获后,大致在7月上旬,田间撒施1500~3000千克腐熟的农家肥或50~100 千克含有生物菌肥的生物有机肥,然后使用大型拖拉机牵引的深翻犁,深翻土壤25~30厘米,使有机肥和秸秆同时翻入土壤深层,或者直接使用深松施肥机械与秸秆覆盖机械一次性深松土壤30~40厘米,同时施入生物有机肥50~100 千克,并将秸秆均匀的覆盖在地表,配合立秋后耙耱收墒。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效果更佳。
记者:集成旱地小麦“三提前一覆膜”蓄水保墒技术的增产效果怎么样?
高:多年定位试验示范表明,采用旱地小麦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小麦产量增加868~2098 千克/公顷,增幅为37.1%~51.0%,平均增产44.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12.5%,速效磷平均提高99.6%,碱解氮平均提高48.0%,从而使休闲效率提高32.2%~135.1%,夏闲期土壤蓄水量增加27~57 毫米,小麦播种时土壤贮水增加23~90 毫米,平均增加47 毫米,增幅最高达22.4%,促进了小麦产量形成,其中穗数提高25.0%~29.3%,穗粒数平均提高6.6%~17.2%,收获指数平均提高10.4%,最终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2%~54.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7.2%~51.0%,农户收入也因此每亩增收110~292元,提高了45.5%~344.8%。广东柳林旋耕机配件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