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港日报》4月27日头版刊登新闻稿件
近日,在港南区八塘街道高朗村,一台台机械正在清理原有的田埂、对田块内进行土方调整或客土回填,整治土地挖出的石块已经堆成一座小山。经过连续多日的作业,原本将土地分割成无数小块的田埂被清除一空,1000多亩的土地顿时开阔平整了起来……
这是港南区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经营模式改革,小块变大块,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实践。如今,该区采取这种模式已流转土地7万多亩,大大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走进东津镇冲口屯,崭新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各家门前屋后,错落有致、色调统一的居民楼映在青山绿水中,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新气象。而在2016年之前,这里常住人口不足40人,土地荒芜,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冲口屯的全新改变,正是得益于创新开展了土地流转改革。
2016年,外出乡贤李平看到家乡破败的景象,毅然回乡创业,与屯理事会讨论商议,决定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模式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即以1979年实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户的土地为基数,每户保留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但不具体划分地块,只划分股权。
如何改变群众原有的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土地情结?李平介绍,靠“踏破脚皮,磨破嘴皮”,多次召开理事会、户主会,多次登门做群众工作,给群众算经济账,党员带头,仅用1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土地流转,一举盘活了全屯4000多亩土地。
流转土地获得成功后,港南区不少村纷纷借鉴其经验,桥圩镇新华村就是又一个成功范例。“从前每户群众两三亩地,小而分散,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了,村里土地丢荒严重。”驻村工作队员陈东说,经过与村干部研究商议,他们发现“确权确股不确地” 的形式能够最大程度整合村里的土地,更有利于开展规模种植。农民以土地入股,获取分红,吃上“定心丸”,这个模式同样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们家原本有几亩地,早就丢荒了。现在流转到村集体,既有收益分红保障,又不耽误自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真是特别好的事!”新华村村民李威表示。如今不需要种田的他通过培训,掌握了开农机的技术,成为了村里的农机手,每天能有100—200元收入。
“传统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民往往要求保留自家土地现状,到处‘田埂纵横’使规模经营受到制约。”港南区委副书记张慧红介绍,“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流转改革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不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的现实问题,盘活了土地资源。
今年春耕,桥圩镇新华村250亩连片水田在机械化作业下,很快便完成了插秧。“规模种植节省了很多人工,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得到的收益比个人自己种田多得多。”陈东表示,目前新华村已流转土地1300多亩,涉及农户655户,今年种植水稻450亩、糖蔗650亩。
村集体还投资30多万元完善4米宽机耕路5条共4.2公里、水渠4.2公里、1个抽水站等基础设施,购买了3台农机设备,村里原本凋零的产业如今越做越红火了。
八塘高朗村流转近1000亩的低坡岭地、石头地、荒地,整治后重新分租给农民、种植能手建设成为蔬菜基地,以“村集体统筹+合作社管理+租户分包”的模式进行运营。如今,村民们忙碌着起垄、盖膜、安置喷灌管道,一派繁忙景象。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豆角、丝瓜、玉米等,成为我市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
土地规模连片后,不仅极大地降低耕作成本,如以往没有连片,请旋耕机耙一亩地就要120元,现在只需要80元,仅此一项基地一年就降低成本近10万元,还可以引进更先进的设备,进行规模种植,节省人力,提高收益。八塘三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岑广金对基地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港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梁敏利介绍,“确权确股不确地”将土地集中起来后,经过农业农村部门指导,根据地理区位优势,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引进龙头企业或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社,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如利用新塘镇毗邻郁江、地势平坦、水量充足、饮水方便的优势,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在陈村、乌柏、华国、下宋、湖龙等村,连片规划万亩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基地;冲口屯则重点打造旅游观光、农业种植两大产业,改造鱼塘200亩,种植沃柑400亩、黑黄皮119亩、银妃三华李240亩、百香果 1285亩,成功申报了“津果汇”商标,申报了“三品一标”和富硒认证点;东津镇紧紧抓住艾草产业发展机遇,将该镇潘李村、甘寺村千亩撂荒地流转至村集体,协同东津本土企业贵港市桂艾科技健康有限公司,打造千亩艾草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艾草产业。
“现在真是好了,有人回来承包土地,种植辣椒、蔬菜,我们农闲时帮忙打工,今天又得七八十元,村民热烈欢迎!” 高朗村大巷屯务工人员蒙阿姨说。高朗村铜鼓岭蔬菜基地负责人蒙小辉介绍,蔬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定期除草、施肥、收割、采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该基地从整地种植到采摘上市,用工量最高达40多人,可以带动当地及周边村屯农户月均创收超2000元。
“我有3亩多地流转给村里,现在按每亩300元分红,我分得1000多元,我老了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做就有收入,非常高兴!”今年春节期间,新华村召开首次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拿出40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给村民分红,村民李有连拿着分红笑得合不拢嘴。
农民通过分红、务工等形式获得收益,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增长。2021年,新华村发展优质稻、糖料蔗等产业,村集体收入猛增到120万多元,村集体经济较前两年增长了30多倍。冲口屯发展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陆续建设了戏台、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村里环境焕然一新,还建起了“老年食堂”,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开放,原本冷清的村屯如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发展规模产业,企业同样得利。“千亩艾草种植基地解决了我们企业原材料供应问题,我们采用‘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分红’的模式,带动农户 400多户1000多人。”桂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德泉说。该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艾草基地建设、艾制品生产研发、艾灸体验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特色中药材民营实体企业,年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
港南区区长殷崇勇表示,“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流转,一方面,让老百姓收入有了保障,同时减轻了无劳动力农户的后顾之忧,满足了部分农民从事二产、三产的愿望。另一方面,有利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下一步,港南区将进一步加强总体推广,建立健全农民、业主、村集体的土地利益联结分享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努力绘制出一幅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新画卷。
▍内容来源:贵港日报 樊盼盼 甘益江 谭仕南
▍编辑出品:港南区委宣传部 港南区融媒体中心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