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棚已经推广多年,其主要目的是杀灭土壤中的有害菌及有害虫卵。虽然每年夏季几乎大部分棚室都进行了高温闷棚,但仍有很多菜农反映,闷棚效果并不如意,死棵、线虫依然发生严重。这是为何呢?
原因分析
通常高温闷棚补充微生物菌的时间是在闷棚后,但本报特聘专家冀春光老师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菜农旋耕机的耕作深度一般只有朋友肯定会问:微生物菌在闷棚前施入,经过高温闷棚后不都杀死了吗?还能有效果吗?
冀老师解释说,高温闷棚主要是杀死低温菌,而高温菌种基本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当棚内温度达80℃时,土壤地表10厘米处的温度仅仅50℃,再往下温度还会降低,微生物菌基本都能存活。闷棚一周后,地表10厘米以下存活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相比闷棚后补充微生物菌(此时补充的微生物菌还处于孢子休眠状态,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繁殖),可快速还原土壤微生物数量,效果更好。
闷棚前补充高分子甲壳素对生物菌的繁殖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据了解,施入高分子甲壳素后,在25℃地温下,芽孢杆菌等增殖速度提高5-8倍,放线菌数量提高了近30倍,大家都知道,放线菌能够抑制线虫的生长,而高分子甲壳素在土壤中分解后能促进放线菌的增殖,因此,闷棚前施用高分子甲壳素可达到减少土壤线虫的目的。
大多数蔬菜的根系主要集中在15-25厘米的土层中,而常用的旋耕机,耕作深度一般在15-18厘米左右,若耕作层长时间得不到深翻,就会造成犁底层坚硬,根系向下生长困难。因此,闷棚前建议菜农先将底肥中的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施入土壤后,然后使用大型齿轮的旋耕机旋地深翻,特别是对于老棚来说,这样的旋耕机旋耕片大,较常规旋耕机翻地深,可以打破犁底层,将上层板结的表土翻到底层,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深扎,提高蔬菜抗逆性。对于浅根系的辣椒来说,深翻25厘米即可,其他茄果类蔬菜如茄子、西红柿需要深翻35-40厘米,这样可保证根系深扎并有足够的根量,利于蔬菜的缓苗和健壮生长。有条件的菜农建议隔年进行一次人工深翻。人工翻地不仅可以增加翻地的深度,增加耕作厚度,而且人工翻地后,土壤的间隙比较大,闷棚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高温闷棚时干闷与湿闷相结合,闷棚效果会更好。当干闷结束后,建议菜农选择晴天放风,进行大水漫灌,然后关闭风口,进行湿闷24小时,目的是土壤湿润后先让有害菌及虫、卵有个“动”的过程,即刚刚萌发或转化,此时再闷,杀灭效果会更好、更彻底。
闷棚后,要通过人工补菌的方式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数量,补充有益菌是个长期的过程,建议菜农底肥中增施微生物菌剂,尤其是以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防病为主的有益菌种,提前占据土壤空间,抑制病原菌增殖,巩固闷棚的效果。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后,微生物菌都有一个适应、生长、繁殖的过程,不会立刻就显现效果,只有有效菌在土壤中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起作用,因此,需要提醒菜农微生物菌剂最好全程连续使用,尤其旋耕机的耕作深度一般只有是在土传病害严重或者线虫严重的棚室中,其中的有益菌数量需要在土壤中占绝对优势后,这些有益菌才能逐渐“对抗”土壤中的有害菌,抑制有害菌的增殖,而仅仅冲施或灌根一两次,即使再好的产品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简单地说,微生物菌贵在坚持施用,才能看到效果。
除了微生物菌剂全程施用,以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的种类和数量外,还要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这是因为有机质不仅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还是各种微生物菌懒以生存的“粮食”。因此,在闷棚后,蔬菜定植前施用完全腐熟的粪肥或者富含有机质的商品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为蔬菜生长、土壤改良提供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让土壤保持肥沃,而且还为微生物菌的繁殖提供足够的食物,利于增殖,使有机肥在有益菌的分解下更利于蔬菜吸收。
旋耕机的耕作深度一般只有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