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迪尔已完成对高地隙喷药机制造企业海吉公司的股份合资事宜,双方达成的协议是迪尔将对海吉公司进行控股。
类似的收购在近几年频频发生。2015年约翰迪尔收购孟山都旗下的精密种植公司;雷沃2015年收购意大利农机具制造商马特马克;久保田将全球志明的农机具制造商格兰收归麾下。
大型的农机制造商自己生产农机具产品,一拖十年前成立了农机具分厂;福田生产秸秆打捆机、自走式喷药机等产品;东风农机也很早就进入了旋耕机和插秧机业务领域,中农博远则走得更远,推出了深松机、打架捆机、自走式喷药机、播种机、果园类机具等数十种机具产品。其它的企业如江苏沃得、星光农机也都涉足农机具产品领域。
对于大企业一窝蜂式做农机具的现象,笔者的愚见是不看好。原因一是没有成功的先例。事实胜于雄辩,盘点一下几大国际巨头和国内强势企业就可以明白这并不是妄言: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克拉斯、久保田以及洋马等跨国巨头对于做农机具业务都有原始的冲动,但有哪一家农机具业务做成功了?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农机具产品专业性极强,比如旋耕机,根据南北方土质的不同,产品技术方向也有差异,而播种机和打药机就更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一些主机企业以为在拖拉机、收获机领域很牛了就可以顺利进入农机具领域,但事实上拖拉机、收获机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很难直接嫁接到农机具上,所以就算是你在拖拉机、收获机领域浸淫多年,但是如果进入农机具领域,可能还是得从零开始。
企业资源支持不到位。在企业内部,能得到资源倾斜的产品总是会有更高的成功率,资源支持不到位的产品往往是“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却会过早夭折的产品。
这个道理是笔者在一家企业悟到的,笔者曾经供职过一家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企业在动力产品有极高的市场地位,看好农机具业务,很早就开始进入农机具制造,但是截止到今天,这家企业的农机具在国内市场上还属于不入流的品牌,每年的销量也是少得可怜。
按理说,有几十年农机制造积累的企业,做个犁、旋耕机什么的还不是小菜一碟?而事实上这家企业就是做不好这些貌似低端的产品,并不是缺乏技术、渠道、市场、车间等软硬件的元素,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的资源不向农机具业务倾斜。企业内部对机具业务会有一种自然的“歧视”,这种“歧视”并非不看好,而是因为相比农机具业务,主营拖拉机业务做得很成功,挣钱更快,并且企业内部员工更懂拖拉机,如果让他们去农机具业务,许多人不愿意去,去了的也一定不是公司能力最强的,再加之在市场竞争中,主业受到威胁,公司第一时间总会将资金、人力等核心竞争的元素向主业倾斜,反复几次后,农机具业务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笔者想不出更多的原因,但就大企业做农机具产品,就以上三条,相信几乎都会存在,而做农机具业务,如果技术上不够专业,内部资源不能匹配到位,就是再怎么看好这种新业务,可能最终结果仍是差强人意。
那么大型企业就要放弃农机具业务了吗?如果放弃了,“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全程解决方案”该如何去实现呢?
大企业要打开自己的思维,“为我所有”,不如“为我所用”,比如与农机具厂家强强结合,进行“整机+机具”机组销售或捆绑式营销,或是OEM委托加工等,而并岳阳沃得旋耕机配件价钱购整合也不失是一种好的办法,但是整机和农机具业务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并不相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基因,所以也会有冲突,整机企业并购农机具企业也需谨慎为之。
(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