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
上周,省农委召开小麦防控赤霉病的新闻发布会,今年小麦赤霉病可能会呈现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今天我们汇总各地市的病虫情报,请大家参考一下防治时期和药剂,把握防治时期,做到“适期防治,见花打药,两次防治不松懈”。
亳州市
亳州市小麦赤霉病呈偏重至大流行趋势。主要原因:一是菌源充足。近年,由于玉米秸秆还田面积不断扩大,且不进行深翻土地,田间菌源量逐年增加。二是品种抗性不强。三是气候条件与小麦生育期相吻合。据气象预报,4月21~23日全市将有一次降雨过程,此时正处我市小麦齐穗期间,有利小麦赤霉病发生。
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适期防治,见花打药”;要选对药种、备好药械,做到“杨花主防、遇雨补防、确保两遍”,切实达到“一喷三防”的效果。
宿州市
近年小麦赤霉病在宿州市重发频率高,加之秸秆还田比例扩大,田间菌源量逐年积累。近日调查,宿州市玉米秸秆带菌率为2.0%-39.4%,埇桥区高达39.4%,全市玉米秸秆带菌率加权平均数为20.9%。当前田间菌源量已满足赤霉病大流行的菌源条件,随着气温回升,田间菌源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据省气象部门预报, 我市4月降水较常年略偏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有利于赤霉病发生。
宿州市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不强,去年小麦播种晚,生育进程偏迟,长势偏弱,田间大小苗现象普遍;部分早播旱茬麦播期早、播量大,群体密度高,田间郁闭;为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春季普施、重施氮肥比例大。以上因素均有利赤霉病发生为害。
防治策略:在做好清沟沥水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落实“全程防控、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做到把准时期,选择对毒素抑制作用强的药剂,两次防治不动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毒素含量,确保粮食安全。
防治技术措施
1.防治适期:要全面实施二次防治,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
2.防治药剂:优先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如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咪铜·氟环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戊唑·百菌清、戊唑·噻霉酮、丙环·福美双、甲硫·戊唑醇、戊唑·福美双、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等。
3.科学施药: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对准穗部,均匀喷雾。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作业应添加飞防助剂。
4.注意事项:多菌灵抗药性较高地区,慎用多菌灵单剂。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根据各地病虫情况,兼顾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及早衰、干热风的防控。药、肥、生理调节剂混用、各计各量,一喷多防,保粒增重。
寿县地区
?
阜阳市
小麦赤霉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小麦赤霉病在全市偏重至大发生。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广泛。据阜南调查,稻桩平均丛带菌率为22.6%,较近三年均值增加55.6%;平均枝带菌率为7.3%,较近三年均值增加260%。阜南、界首近期调查,玉米秸秆平均带菌率分别为28.6%、2.62%。
2、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扬花期吻合度高。阜南3月23日、4月5日镜检稻桩子囊壳,成熟度指数分别为18.3、75,预计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在4月中旬。全市主栽品种齐穗期预计在4月13-18日,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程度高。
3、主栽品种有利赤霉病发生。全市主栽品种均不抗赤霉病,若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将加重其流行程度。
4、气候条件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据市气象台预报, 4月中下旬有两次降水过程,分别在4月11—13日,19—21日,对赤霉病发生流行较有利。
小麦纹枯病
一、发生程度:中等发生
二、预报依据:
1、大部分地区当前病情较近3年同期偏重。阜南、临泉、颍东、颍州、界首、太和等站近期普查,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9.7%、13.3%、12.5%、10.4%、5.2%、4.0%。其中颍东、临泉较近3年同期均值分别增加2.5倍、2.3倍,太和、阜南、界首较近3年同期均值分别增加68.8%、32.6%、1.7%。
2、4月中下旬气候条件有利于纹枯病扩展蔓延。
小麦锈病
一、发生趋势:中等发生
二、预报依据:
1、小麦锈病近几年在阜阳市后期发生较重。据各地4月上旬调查,田间尚未见叶锈和条锈病发病中心,后期存在中等流行风险。
2、主栽小麦品种不抗病。阜阳市主栽的小麦品种淮麦22号,济麦22号,周麦26等均不抗小麦锈病,有利于病害流行。
3、4月中下旬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生流行。
小麦穗期蚜虫
一、发生趋势:偏重发生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蚜量低于近年同期。
2、食料条件有利蚜虫发生。目前我市小麦大多处于孕穗期,植株嫩绿,有利于小麦蚜虫的繁殖为害。
3、气象条件对小麦穗期蚜虫无不利影响。
小麦吸浆虫
一、发生趋势:轻发生。预计羽化盛期在4月13-18日。
二、预测依据:
1、虫口基数较近年同期偏低。
2、虫态发育进度较常年提前。当前虫态发育进度已进入前蛹高峰期。
3、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有利于小麦吸浆虫发生。
宣城市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市偏重发生。
二、预测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近年小麦赤霉病在我市重发频率高,加之冬闲田面积增加和秸秆还田推广,今年田间菌源显著高于常年。当前田间菌源量已满足赤霉病大流行的菌源条件,随着气温回升,田间菌源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2、寄主条件适宜。我市小麦种植品种大多为宁麦系列、镇麦系列、扬麦系列等对赤霉病抗性不强,再加上小麦因播种期不同,生育进程不一,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风险大。同时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出现新特点,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特别是小麦抽穗扬花后至乳熟期只要条件适宜均可发生危害,增加了赤霉病发生为害风险。
3、气象条件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日及4月中旬前期(13-15日)有1次较为明显冷空气过程,冷空气过程易伴随降雨,与我市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同时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水偏多,在加上全市4月中下旬局部地区多雾霾天气,气候总体仍较有利于赤霉病流行。
4.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
三、防治意见
(一)防治策略:在做好清沟沥水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落实“全程防控、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做到把准时期,选择对毒素抑制作用强的药剂,两次防治不动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毒素含量,确保粮食安全。
(二)防治技术措施
1、防治时间:全面实施二次预防,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第一次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可实施第三次防治。
2、防治药剂:优先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推荐亩用有效成分氰烯菌酯·戊唑醇40-60克,或戊唑·咪鲜胺10-15克,或咪锰·多菌灵40-50克,或苯甲·多抗3克,或烯肟·多菌灵13-27克,或多菌灵·三唑酮40-60克,或戊唑·多菌灵22-30克,或选择氰烯菌酯与戊唑醇混用,对水30千克以上喷雾预防。
3.注意事项:要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兼顾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的防控。要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药、肥、生理调节剂混用、各计各量,对足水量,对准穗部,一喷多防,保粒增重。同时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安庆市
一、发生趋势
预计全市小麦赤霉病总体偏重发生,抽穗扬花期气候条件适宜将有大流行风险,发生面积约45万亩。
二、预测依据
1、田间菌源量充足。近年小麦赤霉病在我地重发频率高,加之冬闲田面积增加和秸秆还田比例扩大,田间菌源逐年积累,今年异常偏高,大部分地区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和枝带菌率高于偏重发生的近年同期1-3倍,其中宿松、怀宁枝带菌率分别为24.3%、12.48%,数量较高。当前田间菌源量已满足赤霉病大流行的菌源条件,随着气温回升,田间菌源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2、气候条件。据省、市气象部门预测,2018年4月全市降水较常年偏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气温月内波动明显,月初受冷空气影响,多雷阵雨天气。预计4月11-30日延伸期内有1次较为明显冷空气过程,易伴随降雨,与我市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有利于赤霉病流行。
3、寄主条件和栽培措施有利赤霉病发生为害。稻茬麦(油)栽培方式多为机开沟免耕直播、或浅旋耕种植,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多种病虫越冬越夏和辗转危害;生产上主栽品种扬麦、宁麦、镇麦系列对赤霉病抗性不强,去年小麦因秋收进度不一,播栽期长,生育期不整齐,预计抽穗扬花期拉长;小麦部分小麦偏施氮肥,田间密度大、湿度高,田间郁闭,均有利赤霉病的发生。
4、病菌发育进度与小麦感病生育期基本同步。目前我市小麦已基本进入孕穗中后期,预计主栽小麦品种齐穗期在4月中旬前后。据各地镜检调查,当前病菌子囊壳成熟度指数7.1-41.67,预计孢子释放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与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
三、防治意见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气候性病害,其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抽穗扬花期降水情况,在做好农业防治措施的同时,关键是做好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药剂预防。各地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的天气变化,适时全面开展药剂预防。
1、防治适期:全面实施二次防治,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对大户或扬花期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可提前到抽穗期打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实施第三次防治。
2、防治药剂:鉴于当前部分地区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实际情况,应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优先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可亩用氰烯菌酯·戊唑醇40-60克,或戊唑·咪鲜胺15克,或丙唑·戊唑醇9-12克,或丙环·福美双22克,或氰烯菌酯37.5-50克等高效对路农药。在化学用药防治时可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减量增效助剂,如低聚糖素、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激健等,调节小麦生长,增强免疫力,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3、防治方法:施药防治时,要用足药量,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减轻病害后期危害损失和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要用足水量,机动弥雾机每亩药液量15公斤,手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50公斤。要坚持一喷多效,以预防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纹枯病、锈病和穗蚜等,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实行“一喷三防”。
马鞍山市
小麦赤霉病是马鞍山市小麦生产的首要病害,病菌在小麦花期侵染,经一定潜育期再显症、扩展,侵染显症后无药可治,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开花灌浆期遇雨,侵染危害,不仅导致减产,还会带来容重降低、不完善粒增加、真菌毒素超标等不良问题,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种植效益。防治方法:
1.适期用药。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做到把准时期、两次防治,即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对大户或扬花期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可提前到抽穗期打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实施第三次防治。
2.合理选药。优先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如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咪铜·氟环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戊唑·百菌清、戊唑·噻霉酮、丙环·福美双、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灵、咪锰·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氟环·多菌灵、烯肟·多菌灵等,或选择氰烯菌酯与戊唑醇混用。由于多菌灵抗药性较高,慎用多菌灵单剂。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3.科学施药。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对准穗部,均匀喷雾。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
4.一喷多防。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根据病虫情预报,兼顾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及早衰、干热风的防控。药、肥、生理调节剂混用、各计各量,第一次防治加磷酸二氢钾(美洲星)和吡蚜酮等防治蚜虫药剂,一喷多防,保粒增重。
内容来源:农民服务台微信公众临泉收割机旋耕机配件大全号/各地农委发临泉收割机旋耕机配件大全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