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3月的掇刀区团林铺镇苏场村,抹上了金黄的底色,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
跟随苏场村七组村民姚金秀走在宽敞的机耕道上,两侧是方方正正的农田和整整齐齐的水渠。姚金秀哼着曲儿,步子轻快,走到自家田里,他停下了脚步,说:“从家里到田里这一里路,过去肩挑背扛,再后来可以用拖拉机了,但是道路坑洼狭窄,拖拉机还翻过几回。自打去年田整好了,机耕道也整得又宽又平了,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都走得,我老汉一大把年纪了,种田再也不愁了!”
原来,2021年,苏场村被纳入掇刀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掇刀区农业农村局与苏场村村委会广泛调研,多次商议,征求村民意见。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设计,将村里各家各户大小不一、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农田集中到一起。通过平整土地、疏通田间沟渠、拆除田间“沟壑”、拓宽田间道路,把一块块不易耕种的“小田”并成了方便耕种的“大田”。记者从掇刀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此次改造,苏场村平整土地3000余亩,完成坑塘清淤26座,更新改造泵站4座、疏浚沟渠7.07公里。同时,修建机耕道和生产路、衬砌明渠、配套渠系建筑物、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村民彻底告别了“下田难”。
荆门二手拖拉机旋耕机报价
年近六十的姚金秀夫妇种了一辈子田,如今赶上了好时候。去年田整好后,姚金秀17亩零散的“巴掌田”连成了片,这年春天,走在成片的油菜花海里,他和老伴心里美滋滋的。
“以前听说别的地方整田了,机械化作业省力气,我们心里着急啊,天天跑去问村支书‘我们村啥时候能整一整’。现在田好种了,大家伙儿终于如愿了。” 说话时,姚金秀手上的农活没有停。春雨过后,大地张开了“嘴”,他熟练地“喂”着手中的玉米种子,在这片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上,埋下了丰收的希望。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苏场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三三两两,忙种玉米。细雨点缀,浑然忘归。不远处,还有4名特殊的“卫兵”,守护着大地。这就是高标准农田改造新修的泵站了。攀谈间,村民们告诉记者,过去遇到连续干旱时,家家户户自己拉管子、抽水灌溉,还不免要经过别人的田,抢水引发口角是常有的事。现在有4个泵站,上游有来水,提水上来后再通过8个分水闸输送到田里。遇到干旱天还可通过沟渠将二干渠的水引来灌溉,大家齐心协力抗旱保丰收,矛盾没有了。
据苏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毛士毅介绍,全村有水田近5000亩,旱地2000余亩。8个村民小组里居住着13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400人。青壮年平时大多在城区打零工,只有在农事最忙的时候才回家里帮忙,主要还是老人在打理田地。过去,地块小,深耕、起垄、收割,样样都得人工干,加上地块分散,每次耕种要辗转好几块地之间,费时费力,老人吃不消。农田改造后,地大且平整,沟渠成网,新农机“跑”起来通达畅快,病虫害高发期还可以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田间耕种、管理、收割的效率大大提升了,村民们干劲十足。随着耕种条件改善、耕种效益增加,苏场村的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
雨后斜阳,远山苍苍,桃花渐红,李花愈白。黄昏时分,村民们望着炊烟往家走,种完玉米,手掌还留着红印。这一抹红色,又不自觉地飞到了脸上,脸上的笑容也被染红了。(张文 李明 张熠媛 )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