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中国#
降下身价的噻虫嗪,防治小虫为啥风光不再?
噻虫嗪,为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由诺华公司于1991年开发,其机理和第一代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相似,均是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死亡,具有触杀、胃毒及较强的内吸活性。
2013年,噻虫嗪专利保护期在我国到期后,截至今日,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相关单剂产品386个(含原药),复配制剂291个,是继吡虫啉和啶虫脒之后,登记数量第三多的烟碱类杀虫剂。
尤其是在吡虫啉产生抗性的前提下,作为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的噻虫嗪,迅速接过吡虫啉的接力棒,在防治蚜虫、飞虱等小虫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噻虫嗪身价一降再降,据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20221002)显示,如今98%噻虫嗪原药仅为12万/吨,远低于吡虫啉(96%原药,15.8万/吨)、啶虫脒(97%原药,14.6万/吨),制成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每吨成本价仅4万元左右。
噻虫嗪之所以遭此“待遇”,一是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市场需求量减退有关;二是身价过低,流通渠道失去利润空间,从而缺乏继续推广应用的动力。
截至今日,噻虫嗪在市场上风光不再,老而弥坚的啶虫脒、大打情感牌的吡虫啉、加强版的噻虫胺及第三代烟碱类呋虫胺的席卷市场,都在极大压缩噻虫嗪的市场空间。
调整方向,在防治地下害虫领域迎来机会
噻虫嗪属内吸性较强的杀虫剂,且具有上下传导的作用,被制成颗粒剂底施或悬浮种衣剂为种子包衣后,有效成分可通过作物根系,传导至植株各个部位,从而达到在防治地下害虫的同时,还能防治生长期危害植株的农业害虫,尤其是半翅目(蚜虫、飞虱等)、缨翅目(蓟马)、双翅目(斑潜蝇)害虫有较好防效,对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也有一定防效。
在和吡虫啉、噻虫胺等烟碱类颗粒剂或悬浮种衣剂相比较,噻虫嗪在效果不输二者的前提下,在价格上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可以说,采用噻虫嗪防治地下害虫,性价比是高于以上两种竞品的。
作为地下害虫防治的农药,噻虫嗪当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主要剂型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0%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16%悬浮种衣剂、0.5%、0.12%颗粒剂、0.08%颗粒剂(主要用于药肥)、2%颗粒剂、3%颗粒剂,以及戊唑·噻虫嗪、噻虫·咯·霜灵、苯醚·咯·噻虫等混配悬浮种衣剂。
登记防治对象主要有蚜虫、蛴螬、灰飞虱、棉蚜、稻飞虱、蔗螟、白粉虱、跳甲、蓟马等。
虽然总体登记数量低于吡虫啉及啶虫脒,但在地下害虫防治方面,无论是登记数量,还是登记种类,都远超其它烟碱类制剂。
噻虫嗪防治地下害虫,在各个作物上的用法及用量
小麦
主要用法有种子包衣和颗粒剂混播,如采取27%苯·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40克,可包衣15公斤小麦种子(一亩种子量);也可采取颗粒剂和种子混播的方式,亩用2%噻虫嗪颗粒剂1500克,和小麦种子掺混均匀后进行播种。
块茎类中药材
可通过拌种、灌根、底施和穴施四种方式进行施药。
拌种:以27%苯·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举例,每亩使用60-80毫升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灌根:块茎类中药材生长期遭受地下害虫危害,可采取25%水分散颗粒剂100克+5.7%氟氯氰菊酯200克,兑水150公斤稀释后进行灌根,既能体现速效性,又能体现持效性。
底施:种植前每亩撒施2%噻虫嗪颗粒剂6000克,而后进行旋耕。
沟施或穴施:在地下害虫危害前期,采取沟施或穴施的办法进行施药,每亩用药量4000克左右,遇雨水或灌溉后,可持续发挥杀虫效力。
葱蒜等蔬菜作物
采取噻虫嗪防治葱蛆,应选择条施的方式,每亩采取2%噻虫嗪颗粒剂8000克,在大葱移栽时,条施于大葱根部附近,而后覆土,不但可防治葱蛆等地下害虫,还能减少生长期蓟马及斑潜蝇的危害。
手扶拖拉机带浮动的旋耕机
防治蒜蛆,可采取足量底施的方式,每亩用量不低于6000克。
用于叶 手扶拖拉机带浮动的旋耕机菜类,可采取底施的方式,亩用量不低于4000克。
用于黄瓜、西红柿等作物,可采取穴施的方式,可大大减少亩用药量,手扶拖拉机带浮动的旋耕机每亩使用2000克即可。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