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外地开来的挂着农机合作社条幅的拖拉机,是2010年在富平一个羊场做收青贮的时候,对于已经在这一行干了14年的朱振学来说,他还是颇为吃惊和激动的。在家乡只知道甜瓜、蔬菜等专业合作社,那一次朱振学第一次有了也要成立合作社的强烈念头。
说干就干,联系了当地的农机部门,了解了相关政策,当年朱振学就联合六个农机手,在关山镇北冯村注册了“润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年底的时候就有40户社员加入进来。
对很多农民来说,没有合作社的时候,收麦子收玉米的季节他们常常为找不到车而发愁,准确地说是不知道该联系谁。如今有了合作社,作为理事长的朱振学通过手机微信群,就能为有需要的农民们很快找到离他们最近的农机手。
身着统一印有合作社字样的工作服,开着自己挣钱买到的私家车,最多的一年,有210位农机手加入合作社,在村民们眼中,今年43岁的社长朱振学,似乎更像一位“邻家大哥”,不仅技术好人还热情,带着大家挣了钱日子便更有奔头了。
朱振学
今年“三夏”期间朱振学除了当地的小麦收获,还组织收获机到四川、河南、甘肃、宁夏等地完成了21500亩的小麦跨区作业。
“只要让我开着农机出去就开心”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整理下开展大田托管服务作业和对托管贫困户实施费用减半优惠的相关资料后,朱振学笑着说,每年收获季节,就算自己身体再不好,哪怕是躺在床上打点滴,只要听见别人的机子在地里响,他就睡不着,就想开着机器和大伙儿一起去收割。
朱振学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做农机,父亲在当时的农机管理站就是开农机的。从某种意义上小时候的耳濡目染,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80年代的农村,拖拉机还很少,“三夏”的时候农民们需要拿着镰刀在地里一镰一镰地收获,然后用架子车把麦子拉到场里,再用牛碾。那个时候,朱振学就觉得拖拉机很是神奇,一拖拉机能拉10架子车的麦子,减少了农民们很多的辛苦。1996年朱振学自己贷款买了一台丰收180二手拖拉机,整个北冯村当时也就只有三台这样的拖拉机。
“当时才是18马力,现在都能达到180到200马力了,如今合作社也有一台480马力的收割机。”两年后,朱振学又买了一台上海50二手拖拉机,并带有小麦收割机、旋耕机、还田机,那一年夏季的麦收和秋季的秸秆还田,这台拖拉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村民们很是吃惊。
农机挣钱也确实辛苦。朱振学的记忆中,那一年收小麦,拖拉机没有驾驶室,中午的时候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温度达到八十余度,烈阳、热风让人异常难受,400亩的麦田,整个10多天的收获时间,朱振学浑身的热痱子就从来没有好过。尽管这样,他干的还是很开心,毕竟一亩地50元的价格,让跟着朱振学的农机手们心里都是美滋滋的。“以前一天收几十亩,现在一天收一百多亩。”
修理农机
时间长总结出来的是经验,学出来的是本事,朱振学对农用机械的热爱和了解,让他成为了当地技术最好的农机手老师。“你对车好,车就对你好,该保养,该换油,换轴承……都不能马虎”所以每次朱振学卖车的时候,发动机完好无损,别人同期的车可能都修理过三四回了。
看着朱振学挣了钱,很多村民也跟着做起了农机手。成立合作社对朱振学来说,对机手和农户都是一件好事情。很多农用机械的相关手续不用在往城区跑,合作社就能帮忙办理,合作社在经销处买机械也都是批发价给机手们,农民们找收割机也可以直接联系合作社……
所以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社员就从6人急剧增加到了40人。2012年合作社的社员发展到了80户,作业量之大遍及了整个阎良,这其中也包括包括跨区作业。朱振学好像就更忙了,合作社的所有事情都需要他来处理解决。
没有合作社的时候,机手们如果发现车坏了,就要赶紧给家里人打电话购买配件送到地头。那么加入合作社,这项工作自然就需要朱振学及时安排人修理尽快解决。所以每到收获季节,朱振学的手机似乎就成了热线,任何一个社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会联系他。
每年最忙的时候,朱振学一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他曾经亲自开车拉着配件和修理工去宁夏给社员一起修理修机器。社员没有想到社长会亲自来,那一次与其说是修好了车,倒不如说社员们更觉得合作社就是一个有了依靠的大家庭。
“没活了他来给社员们找活儿干,车坏了他保证给大家修好。”对于他的技术,社员们从来没有质疑过。记得有一次合作社被邀请去外地考察,现场一台崭新的180农机展示完后,主办方发话,“谁能把这台大机器挪进库房去呢!”当时就有人举荐了朱振学。上了车端详了片刻,发动后,朱振学稳稳地这个六米多长的大家停进了车库。
2012年全省农机合作示范社,2013年全国农机合作示范社,2014年成立的阎良区首家农业机械维修中心,对渭北区域农机实施维修、检修,年维修机具120余辆……看到加入合作社的好处,很多机手也纷纷加入,最多时候合作社有210户社员,当然管理也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达不到要求自然是要被淘汰。
这几年合作社除了“三夏”、“三秋”的忙碌,还承接了大量的青饲料收获工作,最远还去过宁夏、内蒙和甘肃,仅当地一个农场面积可能就在一万亩左右。所以挣了钱,买了私家车,社员们更觉得日子有了奔头。
“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位社员,大家也都会一心一意为合作社为农民们服务。”为村里的贫困户帮忙播种收获小麦和玉米,合作社这几年一直在坚持,所以在当地人的眼中,“润泽农机合作社”有着极好的口碑。
不过朱振学一直没有离开北冯村这边土地,用他的话说,他就喜欢农二手旋耕机一米五的村,喜欢驾驶着收割机奔驰在田野里的感觉,所以很多人纷纷在城里买房居住的时候,朱振学还依然住在农村,办公地点依然在村子里。“我热爱,所以钱都投入农机了。”合作社里停放的大大小小的农用机械,记录了那些流逝过的繁忙岁月。有社员骄傲地告诉大家,合作社引进新的自助式玉米籽粒收割机,其先进性在周边区县也是数一数二的。
农村种地的现在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年轻人似乎都出去打工挣钱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从去年的时候,朱振学就带领这自己的合作社流转了300余亩土地,耕播收全程机械化。“未来我们合作社想达到1万亩的面积。”
关山镇北冯村,入夜在润泽农机合作社,几位村民围着朱振学开心地聊着什么,小屋里不是飘出阵阵笑声。对比今夕的变化,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让过去“三夏”、“三秋”依靠人工20多天的收获时间,如今不到10天就能完成。细心的朱振学做了一个统计,今年阎良区的“三夏”,他们也就用了6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