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吐绿,草木萌生,又是一年春意浓。4月15日,在莱州市沙河镇杨柳崔家村的一片果园里,张胜臣手握多功能控制器,率领指挥4 个低矮的“金钢侠”,直奔村后果园,准备除草、中耕、施肥与起垄。
去年秋天,在一个瓜果飘香的日子里,张胜臣与他发明的果园“变型金刚”一同走进了央视频道《乡间纪事》栏目。如今张胜臣吸粉无数,因为他的创新精神破解了果树种植诸多难题。谈及“追求卓越、崇尚质量”的创新精神,已经在农机制造行业兢兢业业奋战20多年的张胜臣,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农机工匠”创新精神融入到每一个环节,用他不断追求完美无暇的品质与产品,让广大用户从中一窥“农机工匠”不断创新的精髓。
生出创新“基因”,传统机械跃入新兴产业
莱州大型旋耕机配件厂家
走进莱州市沙河镇奥伦农机工业园,一排排洁净整齐的生产车间里,身着灰绿色的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这里机器轰响、火光四射,平均每天有30-50辆田园管理机和微耕机相继组装下线。
为什么市场进入低迷不振期,这里的农机却一枝独秀,生产红红火火,产销量稳中有升?
张胜臣认为,微耕机行业确切存在“低质化”、“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从技术上看微耕机技术并不低,这是一个综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但是,如今具有专业开发团队的企业很少,而“剽窃”高手却很多,所以,当技术普及的时候就谈不上是技术了,于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微耕机产品之间的差距很小,产品质量也差不多,企业最后只能打“价格战”了。
独辟蹊径,打造精品工程是张胜臣作为进军微耕机行业的突破口。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张胜臣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具备杀伤力的产品,即使有再好的的管理,再强大的营销队伍也将一事无成。精品工程需要的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其精神核心就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那么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企业,就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国家财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从2013年开始,张胜臣用3 年时间对传统的微耕机进行了技术改进,核心技术就是将过去的皮带传动改造成齿轮传动,用傘型轮替换了涡轮涡杆,仅此一项动力传输系统的改进,就让动力系统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此四轮驱动代替了两轮驱动,成为市场的新宠。
一台2000元的小农机,张胜臣却舍得砸30万元的经费搞技术创新。所以,他每年都调整企业研发中心重点课题,融合行业及市场反馈的各种研发资源,规定每年必须有10项以上的技术改进,每年都要推出五款以上的主打产品,每年至少新增1 项以上国家专利,并且,每年必须储存的新产品要求达到两年以后的市场需求水平。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四轮自走式多功能微耕机和开沟培土机,在全国300多个销售网点中,年销售2万多台,每年网上销售就达5000多台,产品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生产旺季,厂区外面经常出现汽车排成一条“长龙”的现象。
植入智慧“细胞”,普通农机化身“变形金刚”
去年秋天,央视频道《乡间纪事》栏目摄制组记者专程从北京来采访张胜臣。在莱州市沙河镇匡郑张家村一望无际的果园里,一台四轮自走式多功能微耕机在无人把持的情况下,沿着地沟一路前行,出色的表现一下子让周围农民惊叹不已。
这台新产品,它的神奇之处便是改变了过去微耕机的操作方式,不用人工按压,依靠阻力棒控制速度和耕地深度,具有行走速度均匀、行走平稳、操作轻巧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果农的喜爱。
“我家种了60亩苹果园,就用这一台机器管理,它可神通广大了”,果农徐焕顺怕我们不相信,立即发动起机器来,表演给我们看,不一会功夫,机器走过,荠菜、蒿子、野麦、杂草等统统都被连根拔起。当他三下五除二换下除草轮,装上旋耕力时,又能当作旋耕机,将板结的土地轻松地进行了旋耕,接下来,徐焕顺还麻利地分别给机器装上了起垄器、开沟犁、培土刀、播种施肥耧…….老俆就像变魔术似的,十八般武艺一会功夫就被他淋漓尽致地尽数表演出来,让人瞠目结舌,目惊口呆。
个性化订制是奥伦公司占领市场的主要法宝。针对全国市场的不同需求,产品实现个性化订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张胜臣每次总是带领技术人员去各地实验,并做好认真回访,不断改善机器的用途和性能,根据各地农作物特点和种植习惯、种植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配备各类刀具、轮子(水田和旱地)。
4月10日,3 台“私人订制”个性化的枸杞种植专用开沟施肥机从莱州奥伦农机发往宁夏。疫情期间,宁夏银门市兴庆区枸杞种植大户李学金打来救助电话,由于当地种植枸杞的地块非常大,普通的果园开沟施肥机不能满足当地施肥的要求,希望能为他们量身打造出一款同时具备单独开沟、回填、除草、旋耕与施有机肥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机器?
接到电话后,张胜臣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刻苦攻关,在车头顶部加装了一个特制肥料托盘,当施肥斗肥料不足时,顶部的肥料托盘即可向下自动分流肥料,满足其长距离果园施肥的个性化要求,解决了不同客户的农业生产差异化需求,这让李学金感动不已。
众所周知,市面上的开沟机挂档装置都安装在侧面,而在广东广西甘蔗主产区,当地遮农提出了要求将挂档装置设置在手柄之处。为了满足这一地区个性化要求,张胜臣在甘蔗地反复实验,一呆就是半个多月,起先用了一根摩托车接线,为了这根“线”他就花费了5 万多元,但最终还是不够理想,后来,张胜臣从汽车离合器那里莱州大型旋耕机配件厂家得到了灵感,于是,奥伦微耕机就有了现在一键操作了。
目前,奥伦机械实现全齿轮连接,全向轮结构,质量是蜗轮蜗杆的六倍,左手扎能调节车把高度,右手扎调节可实现360度旋转,耕地时可前置和后置使用,可在果园里任意穿行。还可以上下随意调整操纵角度,四驱动力超级强劲,即使负载三个成年人仍可照常工作,两级变速可前进,可倒退。机器前身装有自走导向轮,调整好方向后可自行工作。导向轮上可装操纵杆,在果树下大棚边角等比较低矮的环境下,只需要牵着导向杆就可以让机器自行工作了,犹如遛狗。如果装配水泵和药泵,还可以实现灌溉和喷雾功能,农民形象地把它比作成“变形金刚”。
引用精细化管理,一脉相承激活员工DNA
张胜臣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他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农民。
一进奥伦农机生产车间,门口就摆放着一台硬度计,所有原材料进来,都必须要经过这一关卡。奥伦农机所有成品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出厂检验和进厂检验,包括自检和互检,每一台机器都标有员工的姓名,产品质量可追溯。
《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专于其中,方成极致。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需要技术技能一点一滴的渗透,最终才能修成正果。据了解,张胜臣十分注重企业技能大赛工作,将每年的6月份作为技能大赛月,各专业开展技术比武,以大赛促厂风,用冠军荣誉诠释工匠精神。正如董事长张胜臣所说:“员工技术技能的提升没有捷径可寻,我们时刻给员工灌输要精益求精,要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做实、做到位,使工匠精神成为奥伦农机人特有的气质和习惯,我们培养出来的员工无论走到何处同样都能够出彩。”
奥伦农机偌大的数控加工车间一角,一台现代化五轴加工中心前,车间顶棚的的阳光穿过窗户斜射在的张旭升身上,照得他额头上的汗珠分外清晰。他弯着腰,紧盯着操作面板上显示的数据反复琢磨,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位年满58岁的老职工,虽然眼晴有点花,但他专注的精神令很多年轻人也自叹不如。他正在加工一个难度极高的金属模具。他在编程,聚精会神地潜心研究加工部位的曲面形状,保证每一条刀具路径都安全可靠。
为了提高模型曲面的光滑度,需要测试刀具的切削用量,张旭升已经反复测试了成百上千次。几个小时下来,他胸前的工作服上散满了细细的铁屑。“先粗加工模具正反两面,去除余料,最后利用刻字刀雕刻细微之处。”张旭升一边说着加工过程,一边演示,专注的神情,让人觉得他不是在加工一件产品,而是打磨一件雕塑艺术品。
一种企业精神,只有经历积淀,才能历久弥新,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生机和活力。工匠精神,于奥伦农机而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底蕴,是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是历经几十载企业发展史的点滴积累。
过去,奥伦微耕机作为山东省首届土豆大王大赛的奖品,让一大批获胜者激动不已,他们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名声大震。今天,微耕机已采用智能摇控,前进、倒退、转弯右实现一键完成。未来,奥伦农机还要进军无人驾驶电动微耕机系列,满足大棚内无烟尘排放等特殊要求。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王帮高 姜建彬 报道)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