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问包括了两个方面的问题。还是分开来谈谈看法,首先谈谈如何对待农田丢荒的问题?
对于农田丢荒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普遍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国家曾出台过不少政策,比如减免农业税,根据田亩面积,实行农业补贴,以及土地流转等多项政策,但丢荒现象仍然存在。而作为农民而言,土地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国几千来农民一直视土地为命根子。为什么今天出现丢荒现象呢?这个道理很好理解,简单说种地不赚钱,种地不如出外打工、经商。现在国家政策允许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肯定就没什么人愿意种田了。因此,这不能怪农民。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分田到户以来,农业合作化、集体化基本成了人们所辟讳的词语,现在仍然还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说分田到户好的人很多,主张走集体化的人也不少。各执其词,也都言之凿凿。
我们从两个不同的典型来看看到底哪样好。一个是开全国分田到户先河的小岗村,一个是全国现在仅存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典型,应该就可以从中悟出个道理。小岗村大家都清楚,就不多说了,这里简单说说全国仅存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周家庄人民公社在1982年中央要求解散人民公社时,雷金河召开了全社社员大会,讨论包产到户的问题,结果除两三户外,大家反对分田到户,反对撤销人民公社,为了担当责任,每家派代表在“不分家”协议上签字,全社3055户代表摁上了与小岗村意义截然不同的红手印。
那么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发展究竟怎样呢?他们通过集体化完善和提高水利设施,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现全社有大型收割机25台,播种机56台,旋耕机50台,秸秆破碎机36台,拖拉机100台,电动机350台,达到了较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
实现了“工农同时并举”,建成了集体企业10多家。先后建起了阀门厂、彩色胶印厂、建筑公司、纸箱厂等集体企业10多家。其中阀门厂的产品属于“中国驰名商标”,市场覆盖全国,远销海外。社办企业将原来从事农业的劳力,大量转移到了社办企业。这些企业吸收了大约4000个劳动力。而全社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仅1400多人。这样社员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人们最关注的还应该是收入和福利事业。周家庄人民公社的收入一直跑在省市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的先列。这里仅例举2015年的数据:2015年全社工农业总收入101123万元,纯收入24541万元,上缴国家税收2788万元,留公共积累3819万元,社员分配17934万元,人均年终现金分配13189元。人均纯收入18048元,集体公共积累52291万元,周家庄人民公社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晋州市、河北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从社员的福利来看,周家庄人民公社从1982年开始,对所辖6个自然村农民住房进行彻底改建,按高标准规划设计,全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民办公助,让全体社员都住上了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房。
该社的文教卫生事业也同步发展。幼儿园、小学、中学(河北省重点示范性高中)卫生室、卫生院(被河北省卫生局授予标准医院)。社员住院费公社医院全部免费,县级以上医院医药费合作医疗报销90%。
周家庄人民公社把“均衡富裕”作为办好人民公社的一种理念。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但不能悬殊过大。这就需要公平公正,坚持原则,也要适度灵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他们认为“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而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基本因素。
周家庄人民公社自1982年起,陆续对全体社员实行了12项福利事业,包括免费供水、免费上学、电费补贴、合作医疗、生活补贴、免费保安服务。从而保障了老有所养,残有所安、鳏寡孤独皆有所助。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周家庄人民公社把“共同富裕”化为“均衡富裕”,在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什么“两极分化”,这里既没有大富豪,也没有贫困户。周家庄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制度本能地自然地防贫、扶贫,无须国家操心费力。
在周家庄人民公社,社员不知“新三座大山”为何物,安居乐业,家庭团聚,生活幸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全国保存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最好地、最有力地证明农业合作化才是中国十亿农民的方向。
云贵川用50马力旋耕机工作视频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