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南阳市气温骤降。天蒙蒙亮时,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春雨仍然没有停歇的迹象,阵阵寒意浸透潮湿的空气。在宛城区高庙乡王良庄村,东海家庭农场主王东海裹紧衣服走进细雨中,他要查看500亩小麦长势。
“农场刚成立两年,一切都得摸索着来。今年能否盈利全看这茬小麦,3米旋耕机陪多大马力来不得半点马虎。”诚实可靠、不说大话是王东海给人的第一印象,虽然每年资金进出数十万元,但他身上仍保留着农民特有的朴实。“小麦产量咱不吹牛,有啥困难咱也不回避。”王东海的话显得诚恳而又实在。
大户选种有优势
由于播种面积大,王东海根据地力不同,在农场内种了先麦8号等6个品种,每个品种都由他亲自精挑细选。“种植大户选种有个好处,就是周围地区种子经销商会主动请你参加观摩会。去年麦收前,我一共在豫南地区参加十余场观摩会,谁家品种好一看就知道。”在王东海看来,他选择的小麦品种优点十分明显:“首先抗病性要好,没有这个啥都白搭,赤霉病、锈病,随便一场病就能让收成打折。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性也分为中抗、高抗,最好选高抗。另外分蘖性要强,分株多、群体大,小麦才能高产。”
王东海介绍道,农场小麦在霜降前两天播种,每亩地用麦种12.5公斤、用复合肥40~50公斤,部分麦田适量施用有机肥。“我种的小麦都是大穗型,千粒重明显高于普通小麦,用这种管理方式比较适合。”王东海说。
资金技术要跟上
看似简单的三言两语,实则源自他多年的经验总结。据王东海回忆,之前由于技术不熟练,就吃了不少亏:“比如去年,500亩地人工浇水忙不过来3米旋耕机陪多大马力,结果旱情较重,平均亩产量只有450公斤。”这并非王东海疏于管理,而是面积太大管理起来难度高,去年浇麦时他一口气雇了12名工人,但还是顾不过来。
“打机井、铺电缆,这些农田基础设施需要大笔花钱,土地流转费、购买农机费也省不掉,资金压力当上农场主亲身感受过才明白。”短短两年间,王东海已经投入30多万元。
他给记者列出详细账目:“连片耕地流转费比普通耕地要高,一般每亩在1000元以上,还需要烘干机、3米宽旋耕机、大型小麦收割机、100马力以上的四轮大拖拉机,别的不说,单是小麦精播耧单价就要1万多元。”去年他填了贷款和优惠项目申请表,目前仍没有音信。
让王东海欣喜的是,今年雨水充足,至少不用再为浇地发愁了。对于眼下气温骤降,他认为不用过多担心:“天气预报说降温持续时间短,应该没有太大影响,不会像前些年倒春寒那样。”他乐观估计,今年亩产可能比去年高50公斤左右,达到500公斤。“产量在我们当地算中上等,咱实话实说,不能‘放卫星’,到时欢迎专家前来测产。”王东海谦虚地说。
勤学技术增效益
目前,东海家庭农场主要以玉米、小麦轮种为主,王东海坦言效益一般。“尝试种了一些绿化作物,还处于摸索阶段,经济效益暂时不好计算。下一步我打算参加培训班,学一些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毕竟家庭农场开销大,要想保证粮食产量,首先要有坚强的资金后盾,种经济作物挣的钱会用来改善农田基础建设,为粮食增产打基础。”谈起未来,王东海很有信心。
对于参加小麦种植王评选活动,王东海认为主要以交流学习为主,同时给自己增动力、鼓干劲:“有比较才有优劣,看到大伙产量上去了,我也会努力,争取在活动中拿个好名次。大户连片种植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只要坚持下去,相信前景很好。”
(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赵堃澎)3米旋耕机陪多大马力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