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天,与几位花甲之年的乡邻在街头闲聊,不经意间扯到农谚俗语。大家都从众多的农谚俗语变迁中,深深感悟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是几千年来农家种地的经典之谈。春耕秋种前,放眼广袤田野,横成排竖成行的黑、烂、臭粪堆,蔚为壮观。为增粪效,民间还衍生出诸如:“撒粪一大片,不如一条线”,“施粪不熟沤,等于瞎掺和”等。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十一二岁。记忆中,家户都建有猪圈、鸡舍、羊栏等畜禽场所,意在扩大粪源。坊间流行“养猪不赚钱,为肥二亩田”之语。一年四季,勤劳乡民搂积柴草、麦秸、树叶,乃至割绿草,堆沤时搅掺人粪尿,成为“常务”行业。有的户为弥补粪肥短缺,还起剥街巷土、炕灶土施用。
岁月匆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人们生产积极性倍增,随着腰包渐鼓,拆土房建二层小楼、别墅成时尚。户户家院硬化、洁净,不仅猪圈、鸡窝、羊栅栏退出视野,且以往受宠的农家粪也从心目中淡化。到春耕、秋播时节,或中期追肥,普遍开展测土配方,氮、磷、钾等元素缺啥补啥。村头农资店全程服务,送入田间地头。当年,亩产小麦三四百斤,皮棉折算不过二三十斤。如今,亩产小麦千斤是平常,皮棉超百斤不稀奇。夏秋二季成“吨粮田”。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是春暖花开大地解冻后,耳熟能详的生产经。当年,骡、马和车辆视为半个家当、日子殷实的象征。生产队集体经营,春耕任务大,一头牲口牵拉单铧犁,日耕、耙地二三亩就是先进,还需人工平整山沟、地边,所以一进“十九”,牲口犁地成为热气腾腾的景观。随着生产队解体,牲畜在田间劳作成为过去式。现时,每每临近“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时节,地块相邻农家联户租用旋耕机作业,快捷,节省费用,又免去平整地界之累。
“套车、驾驭,犁地、耕地,装车、垛垛,扬场、放磙,摇耧、撒籽,是十项全活”。当年,生产队计工分,会十项农活的最吃香。时光荏苒,现今农业机械化大发展,麦收、播夏玉米全靠机器,十项全活逐渐淹没在中老年人的记忆里。
“有麦没麦,紧忙一月”,是那年月被称作“虎口夺粮”时期的誓言。那时收麦靠弯腰弓背,打麦场上车水马龙。现今,麦熟不用愁,联合收割机大显神威。比如我家生活所在的成安县商城镇秦家营村,全村种植小麦约三千亩,只用六七天时间,收获、夏播就告罄。再不怕麦收遇雨,也少了高温经受煎熬之苦。
“参没落,地不冻,有麦子只管种”是流行于冀南的俗语。种麦前须收割玉米、掰棒穗,刨茬,拉秸秆,送粪,然后耕耙地。整个程序繁杂、忙累。我们队长尤大爷是个种地行家,他把种麦当“持久战”打。为掌握天气,很重视作为天空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参”,那星宿天亮前如还没隐落,即预示大地近日不封冻,为实现“广种多收”,还可加大籽种量继续播种。近年,秋收时节,收割机进田,片刻工夫几亩玉米就棒子装车,秸秆粉碎,旋耕机跟进作业。叫响不几年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的农谚,就被悄悄前移到10月2、3日种麦结束。
农谚变迁,彰显改革开放四十年巨变。
(燕赵都市报 微型旋耕机拉不响什么原因 秦海保)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