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牛马年好种田,牛年伊始,种粮大户在忙啥想啥?日前,记者深入6省种粮大户家中,听他们畅谈往年种粮的感受和今年的所想所盼。
如今,种粮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化程度日益提升,新的经营管理方式不断涌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后,种粮大户们更加信心百倍。他们说,相信有国家的好政策,中国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必将如期实现,再也不是“靠天收、甩汗珠、拼体力”的活儿。
走进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安乐村子荐家庭农场,院子里摆放着5个去年新建的“苞米楼子”,十几万斤玉米棒塞得满满当当。农场负责人李艳红说,去年8月末至9月初,东北部分地区遭遇台风“三连击”,农作物大面积倒伏,但她的农场只是部分玉米发生了倾斜,产量基本没受影响。“多亏了保护性耕作,玉米根系扎得深,这两年我家玉米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李艳红说。
近年来,榆树市经历过严重的春旱和风灾,保护性耕作的玉米保墒、抗倒伏优势明显,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保护性耕作。2020年,吉林省推广保护性耕作1850万亩。
连日来,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胡张乡西谷村的王学家庭农场,4台卷盘式喷灌机一直在田间进行灌溉作业。“去年,我采用了有机旱作的新技术,实现了低成本、高产出。”农场负责人谷王学说,“就拿探墒沟播技术来说,施肥、镇压、种植一次性完成,壕沟还能集聚雨水,抗旱保墒。”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直以来被誉为“关中粮仓”。当记者来到长安区子午街办东台新村时,“老粮农”肖富余正在盘算着年后的麦田化除。他说,多年来国家实行农机补贴政策,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各种各样的小型甚至大型农机,翻地、打药、收获都实现了机械化,农民种地省事了许多。
河北省临漳县南东坊镇北头村种粮大户王洪海近几年流转了560亩土地种粮,他的农田目前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种植,耙田机、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具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纯人力种粮。“地上跑的,天上飞的,你能想到的农机具我这儿都有,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王洪海说。
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杨二庄村的种粮大户王杰2014年开始流转土地耕种,大家都说他特别舍得投入,把种地挣来的钱大把用在了耕作机械化上。“种地不挣钱,除了技术落后,就是因为没有规模,我熟悉机械操作,坐在驾驶楼里,听着歌儿就把地种了。”王杰笑着说。
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小寨村村民赵风江的小麦,在托管服务公司服务下,尽情地享受返青水的滋润。
今年,赵风江与绿色家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通过支付服务费进行土地托管,从播种、灌溉、施肥、防病虫害到收都有人管,丰收后粮食仍然归我。”赵风江说。
目前,邱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已发展到近200家,服务农户8300余户。
云南省蒙自市草坝镇有“滇东南米袋子”的美誉。2007年,镇里的前进村成立蒙自市草坝好吃米稻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姜森耀介绍,成立后,合作社把村民从大棚种植的门外汉变为种植能手,抱团闯市场求发展,带动了农户增收。
合作社有2台播种机,7台插秧机,4台收割机。除了为社员提供机械化服务外,还提供种子、化肥等物资。目前,全村水稻种植面积3500亩,亩产600公斤。
随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种粮大户们更加感觉到未来可期。他们希望劲儿往一处使,排除前进路上的障碍,让他们种好粮食。
盼良种培育。李艳红说,去年,她在镇上的种子市场买了一款玉米种子试种,秋收时比其他玉米产量低不少。她说,还得选择往年种过的好品种,想尝试新的,但又不敢。肖富余说,希望加强基层育种体系建设,培育适合本地、抗病性强、产量稳定的小麦品种,并由农技人员培训耕种,多方面进行指导。
盼配套服务。王杰说,他租的地块大的不过数亩,小的仅几分,且互不相连,如果村里出面协调“化零为整”就可规模化耕作,哪怕适当提高租地费用也值得。李艳红则期望村里能建设高标准农田。“配套好了,有井浇地,有沟排水,我们种粮大户才干得顺心无忧。”她说。
加大补贴力度。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元鼎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如来说,去年当地出台政策,集中连片种植小麦200亩以上,每亩可享受补贴15内蒙古旋耕机配件要多少钱0元,麦收后复种其他作物每亩再补贴100元。他希望地方政府继续实施更加利好的小麦种植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本稿由记者范世辉、薛钦内蒙古旋耕机配件要多少钱峰、王飞航、刘彤、杨静、李云平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