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2日电题:湖南安化:山区种粮大户的增收秘诀
新华社记者阮周围
夏收即将来临,张庚保叮嘱村民,做好晚稻育秧的同时养精蓄锐,为这一轮收割做好准备。
烈日下,61岁的张庚保熟练地驾驶农机在地里劳作。他是湖南省安化县云峰山脚下梅城镇龙安村的家庭农场主,在山区种植了200多亩双季稻。
近期天气炎热,张庚保的皮肤被日头晒得黢黑,身材略显干瘦。看向一望无际的水稻田时,他的脸上藏不住笑意。张庚保说:“今年稻子长势好,是近几年中最好的一年。收成肯定好,早稻亩产能达到900斤以上。”
龙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开国介绍,为了提升村民种粮的积极性,村里建立了育秧工厂,能一次性育秧200亩。村里还安排统一翻耕土地和种子采购等,降低农民支出。
此外,镇上会派出农业专家,下田传授播种、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经验。
张庚保说,有了政策帮扶、资金补贴和参加农业保险以后,感觉“有了依靠”,可以放手去干。农忙时节,他还主动吸纳周边10多个农民来帮工,同时给他们传授种粮经验。“我想带动村民一起种好田,一起致富。”
正值壮年的“80后”种粮大户阮时珍“吃透”传统种植技术后,积极思考、革新技术,在职业农民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2012年,他拿出家里30多万元的盖房款,购买大型收割机、旋耕机和拖拉机等10余台农机,尝试流转村里闲置土地,搞规模化种植。目前他的合作社一共流转18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
如今,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阮时珍的合作社里农机设备齐全,从耕到收采取全程机械化管理。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水稻,为他们提供农机使用与技术指导。对于脱贫户,他只收取燃油成本和磨损费,作业费只收取一半。
与传统育秧方式不同,阮时珍研究出旱育秧方式,育出的秧苗耐寒性、耐旱性强,发育速度快,且出芽率高、质量好,在安化县得到推广。
在合作社基地里,阮时珍会定期组织农业技术的小型讨论会。他善于思考,也乐于为村民排忧解难。在农收割机改旋耕机拖拉机忙时节,他有时一天要接10来个求助电话。阮时珍说:“如果能帮到大家,我感到很自豪。”
阮时珍居住的仙溪镇地处安化县山区,连片土地少、田块小。仙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肖稚辉介绍,大家克服困难,因地制宜收割机改旋耕机拖拉机种粮,热情较高,全镇有20多个种粮大户。
“今年雨水充沛,丰收在望。”阮时珍说,“现在种粮政策福利多,我们感到有劲头,也有盼头。”(完)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