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好:破解“种一季稻只赚33元”的尴尬 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报观察丨“双强”站上浙江农业高质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好:破解“种一季稻只赚33元”的尴尬 浙
2、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报观察丨“双强”站上浙江农业高质量
3、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江旋耕刀耐磨焊丝厂家哪家公司专业
4、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江湖州 鱼米之乡米更香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好:破解“种一季稻只赚33元”的尴尬 浙 ♂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好:破解“种一季稻只赚33元”的尴尬 浙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翁杰 祝梅 设计 张源 摄影 叶敏 通讯员 唐豪
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关系国运,让总书记放心不下。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粮食安全。他指出:“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
“非粮化”是当下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今年,全国各地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整治,浙江一大批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土地腾退出来,重新种上了水稻。
治病要治本。浙江决定从源头上改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农民不愿种粮、年轻人不愿务农”的局面——
日前,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行动计划(2021-2025年)》,抓住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牛鼻子”,希望让总书记关心的难题迎刃而解。
01
提高劳动生产率
破解“种一季稻只赚33元”的尴尬
很难想象,时至今日,在浙江不少山区乡村,农民仍用最传统的人工插秧。一人一天只能插一亩。
涌金君在温州泰顺采访时发现,当地6万亩水稻田一直靠人工插秧,机插面积仅约500亩。
受丘陵地形限制,浙江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面临瓶颈。相较发达国家,浙江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去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超过8万美元/人,浙江仅为4.1万元。
对标兄弟省份江苏,即便数据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从绝对数值来看,浙江仍足足落后2.3万元/人。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人工成本高,农民自然不挣钱。据统计,去年浙江农民种一季晚籼稻平均大概产量505公斤、产值1431元,而综合成本却高达1398元。若是不算国家种粮补贴、奖励,农民种一季晚籼稻每亩净利润只有33元。
“即便算上各级政府的补贴,今年种一季早稻也只能一亩赚一两百元。”在金华婺城区,一位种粮大户曾这样和涌金君抱怨。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目标,浙江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核心就是通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浙江农业生产效率要达到6.5万元/人。
这是什么概念?相较“十三五”末,这个数值要增加2.4万元。也就是说,“十四五”浙江要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复合增长约10%,而“十三五”年均复合增长5.6%。
农业是个“慢变量”,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在短短5年内实现这样的高位性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超常规增长目标的背后,浙江迫切希望补上现代化农业短板。在三农领域,浙江一直是全国的“优等生”——
乡村治理方面,浙江按总书记的指引连续19年推进“千万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增收方面,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930元,连续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然而,尽管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但农业对于农民增收的贡献比例并不大。浙江农民富,主要还是靠进城务工。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上其他财产性收入以及务工收入,浙江目标在2025年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4.4万元。
02
科技强农 机械强农
全面实现“一亩田万元钱”
新出台的行动计划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实现农业超常规速度的发展,浙江要向科技、机械要生产力。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底的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就已经提出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并着手启动了一系列攻关项目。
前不久,浙江推出首批农机“揭榜挂帅”农机成果。这批浙江新研发的农机有约三分之一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其中履带式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等都是为浙江水田量身打造。
而针对泰顺等山区遇到的机插难题,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副处长马梁表示,经过前期沟通,农机生产企业在原有大面积作业的插秧机基础上,改造出了能一次插秧4行的小型款农机,符合浙江丘陵山地小块农田的作业需求。相较人工插秧,它的生产效率能提高十多倍。
通过机械创新研发、推广应用,浙江明确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达到84%以上,比2020年足足高出12.2个百分点。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从82.5%提高到91%。
“这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充满含金量,都是‘硬骨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双强”专班负责人说,以浙江省茶产业为例,目前全省茶叶机械化率已超过80%,秋茶采收加工已经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但明前茶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精细采摘,还是要依靠人工。对此,丽水松阳县和浙江理工大学正在展开相关领域的农机创新联合攻关。
除了农业“机器换人”,以种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是浙江农业蝶变的另一只“翅膀”。
在金华婺城区蒋堂镇,种粮大户盛桂有这两年就选种了“嘉丰优2号”、“嘉优中科13-1”等一批新选育的浙江良种。好品种加上跑市场,盛桂有的大米最贵卖到了每斤20元,亩产上万元,一年销售四五百万元。
从今年11月上旬开始卖粮到现在,一个多月时间,盛桂有的收入就超过上百万元。而带给他这样惊人效益的,便是浙江农科团队培育的浙江良种。
抓住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浙江目标到2025年实现农业(除海洋捕捞、林业外)亩均产出率要达到1万元/亩以上。
03
适度规模化经营
一批人放心进城 一批人安心务农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够,农业劳动效率低是表象,症结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报观察丨“双强”站上浙江农业高质量 ♂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报观察丨“双强”站上浙江农业高质量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梅 翁杰 通讯员 唐豪
农户正用喷杆喷雾植保机喷洒农药。拍友 叶敏 摄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效率,更要效益。日前,《浙江省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记者注意到,围绕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目标,行动计划突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导向。
今年8月,浙江省首次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大会,“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站上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C位。而新鲜出炉的行动计划,则为浙江“十四五”期间农业生产效率的变革,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目标“高站位”
农户用自走式收割机收割叶菜。拍友 叶敏 摄
到202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6.5万元/人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以上……在行动计划目标体系中,浙江最新提出了5个目标体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农业劳动生产率。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浙江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4.1万元/人,也就是说,浙江要用五年时间实现2.4万元/人的增量。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实际增长5.6%,而新确立的目标,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年均9.65%的增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双强”专班负责人告诉记者,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这些目标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打破了常规提速。
比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如果按常规的年均增长水平测算,2025年,浙江省这一指标应为77%,而行动计划中设定的目标要再高出7个百分点。
与前期产业高速增长的阶段不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意味着浙江要拿出超常规的努力。提的底气在哪?行动计划中已经有了答案。以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机械强农行动为两大抓手,再加上政策支持和保障,行动计划中明确了22项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正是为了把目标中的每一个百分点都具象化。到2025年,浙江要力争让行动计划中的所有指标都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敢啃“硬骨头”
高效生态农业是浙江追求农田效益的主线。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农业(除海洋捕捞、林业外)亩均产出率要达到1万元/亩以上。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杭州、宁波、绍兴、台州、湖州等地已超额实现这一目标,但山区丘陵过多的地理空间资源条件,是全省实现“一亩田万元钱”的难点所在。
突破效益难题,浙江决心向科技要“生产力”。8月,浙江全省组建“三农九方”科技联盟,集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优势资源,目前已经敲定了2022年的10项重点研究项目。聚焦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新出炉的行动计划也将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联合体,建设农业领域省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聚焦点。
另一个关键发力点在于研发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以茶产业为例,目前全省茶叶机械化率超过80%,但明前茶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精细采摘,主要依靠人工、难以机械化,为此,松阳县和浙江理工大学正在展开相关领域的农机创新联合攻关。而据了解,目前浙江省也正在试点,希望突破水稻产业育秧环节的机械化难题。
浙江已实行重点需求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这些产业链上的‘卡脖子’难题,都与我们要重点突破的试点项目相挂钩。”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百生说,“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力争打造一批突破性成果,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创新。
围绕新出台的行动计划,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还匹配了一套“1+X”体系。记者了解到,这个“X”将包含12个配套文件,其中有5个文件已经出台。比如此前出台的《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制推广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2021—2025年)的意见》,瞄准的就是如何培育适应科技创新的先进适用农机具产业集群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规模化流转
农户使用灭茬旋耕机清理田间剩茬。拍友 叶敏 摄
除了地理资源难题,浙江农业产业品种的丰富性,也注定了农机科技研发需要“多点开花”。“浙江是农机制造大省,但还不是农机使用大省。”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处长孙奎法说,如果仅靠一亩三分地,很难支持相关企业、机构的农机研发动力,小规模的农田,也很难调动农户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因此,土地规模化流转,是落实“双强”成效的关键点之一。
规模化,是机械化落地、节本增效的前提。行动计划中,浙江提出,到2025年,全省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要达到68%左右,其中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0%。
而在实际运用中,机械化的实现,也必须与生产标准化相匹配。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有部分产业的农机研发和使用都已经相对成熟,但要让农机发挥最大功用,必须让农田符合相应的标准。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江旋耕刀耐磨焊丝厂家哪家公司专业 ♂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江旋耕刀耐磨焊丝厂家哪家公司专业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江湖州 鱼米之乡米更香 ♂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江湖州 鱼米之乡米更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加工优质大米。 杨 榕摄
湖州市中心粮库工作人员在测量粮仓温度。 项 飞摄
湖州苕溪两岸稻浪金黄。 方 琪摄
湖州市安吉县鹤鹿溪村村民开展机械插秧作业。 范晓伟摄
引子
4年前的一幕,钱国良记忆犹新——
“爸爸,鱼米之乡在哪儿?”6岁的女儿稚声稚气。
“‘苏湖熟,天下足’,老话里就说到了我们家乡湖州!”钱国良颇为自豪。
“家里吃的是湖州米吗?”望着女儿,钱国良一愣,顿时语塞。
不久前的一幕,又让他倍感欣慰——
钱国良带着女儿去超市,货柜中摆满了标签为“湖州好大米”的米,每斤售价3.5元。
“你晚饭吃的就是湖州米,香吗?”钱国良问女儿。
“香!”
在粮食系统工作了14年,现任浙江省湖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与物资管理处副处长的钱国良深知,这变化背后,是湖州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孜孜探索。
近年来,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们愈发关注食物的营养与健康,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放心。2017年,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启动实施,着力增加优质粮食供给,促进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提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湖州聚焦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匹配度不高、储备粮轮换差价较大等问题,以优化仓储环节为突破口,采用市场化手段盘活政府粮食储备资源,深入推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试点,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取得“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储备优化、消费者获益、产业发展”的初步成效。
2020年9月,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的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湖州召开,从仓储环节入手、向产销两端发力的湖州经验获重点推介。日前,记者深入湖州粮食仓储和生产一线,听几位亲历者讲述“五优联动”试点改革故事。
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芮小明——
“变‘混收混储、3年一轮换’为‘单收单储、一年一轮换’,粮食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当记者提出进入湖州市中心粮库实地探访时,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芮小明婉拒了,“现在最好别去。”
“高温易诱发稻谷变质,进仓查粮通常安排在早晨。”芮小明说,相同储存条件下,优质稻谷的劣变速度比普通稻谷快,如今仓库里储存着“五优联动”试点后收购的优质粮,管理标准更高。
次日一早,晨风送爽,记者来到湖州市中心粮库。眼前的标准化粮库白墙灰顶,整齐敦实,共有18栋平房仓、39个廒间。粮仓旁,配建有管理用房、机械库、烘干中心和500吨级专用码头,相关机械设备一应俱全。登台阶,推门进仓,淡淡的稻香沁人心脾。一排走道板下,堆满稻谷,高度超过7米。
“我们要求管理好每一粒粮食。”芮小明示意记者抬头看:仓房屋顶采用了国内先进的自呼吸通风双层板式设计,可在高温条件下快速释放仓顶积热。粮仓采用水冷空调作为主要控温设备,运用了氮气储粮、全冷链运输、粮仓周际精准控温等多项技术。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还与有关企业合作攻关低温储粮技术,研发的粮仓专用空调于去年5月投入使用,能有效避免稻谷生虫霉变、减少水分损失,为优粮优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稻谷‘住’进空调房,这是近年来粮库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芮小明说,以前粮库普遍“混收混储”,对提高粮食品质带来不利影响。3年后,稻谷出现陈化现象,按照储备粮轮换的有关管理办法,需将到期的陈谷售出,腾出仓库收购新谷,以确保库存稻谷品质始终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陈谷一般低于原价销售,由此产生的购入、售出差价需财政补贴。
“五优联动”试点实施后,湖州市于2019年通过招标向5家市场化粮食加工企业授予8500吨的国有粮库仓容使用权。此举意味着稻谷收购入库前,已预先确定好了存储期满轮换出仓时的购买者。稻谷的存储轮换周期由3年缩短至1年,库存稻谷品质变化小,粮库无需打折出售。
将带有计划属性的储备资源和市场需求精准匹配,实现了国有储备粮库新粮陈粮轮换的“零差价”。2020年,湖州市“五优联动”国有粮库仓容使用权招标规模扩大至3.6万吨,12家企业中标。在探索存储轮换机制的同时,湖州还对收购的稻谷实行“单仓单储”,即一个粮仓只存一个稻谷品种,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从仓储环节入手,变‘混收混储、3年一轮换’为‘单收单储、一年一轮换’,粮食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芮小明对“五优联动”试点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
种粮大户孙建龙——
“订单式收储后,优质稻卖出了好价钱,亩均能增收160元,引导我们种粮从走量转向提质”
螺旋桨嗡嗡转动,植保无人机掠过稻田,飞抵之处水雾弥漫,百亩水稻的施肥任务很快完成。时值农忙时节,在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村的田野上,却不见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随种粮大户孙建龙步入他任社长的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台台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抛秧机依次排开,各式农机共有90余台。
“从天上飞的无人机,到地上跑的‘大铁牛’,合作社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优质稻谷,我们有这实力。”孙建龙言语中充满自信,随即又话锋一转,“但在过去,种普通稻谷反而更划算。”这是为啥?孙建龙解释说,“五优联动”试点前,他们种植的稻谷普遍销售给国有储备粮库,但粮库承担的是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按照最低收购价支付,给予种粮农民兜底保障。
“种的粮食主要卖给国有储备粮库时,在符合收购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亩产越高利润越大。”孙建龙一度主要种植高产的普通稻谷,走薄利多销的经营之路,但随着生产成本增加和消费者对优质粮食需求的增长,以量取胜模式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几年前,孙建龙经营的水稻最高亩产达925公斤,但每亩利润仅100元左右。
“为什么不多种优质稻谷,争取优价卖给粮食加工企业?”面对记者的疑惑,孙建龙解释道,曾经一段时期,本地规模化的粮食加工企业偏少,且品牌建设相对薄弱,竞争力不强,不仅稻谷收购数量有限,收购价格也不具优势。加之本地粮食企业资金有限,不具备大规模建设自有粮库的条件,存储规模和设备都跟不上,导致农民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
“产业强,粮食安”。针对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粮食储备与口粮消费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按照原国家粮食局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的要求,浙江省于2018年出台方案,决定从2019年起在16个市县和省级有关企业开展“五优联动”试点工作,湖州市位列其中。
“‘五优联动’,念好‘联’字诀是关键。”在湖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王坚的召集下,2018年底,平日难得聚首的粮库、粮农和粮企代表坐到了一张桌前,一番深入交流后,一个全新的“粮企 粮库 粮农”的订单式收储模式逐渐成形。根据协议,粮农种植优质稻谷,收储时按优质稻谷市场价结算,粮库支付收购基准价部分,每斤1.33元;中标粮企支付优质稻谷加价部分,每斤0.12元。
种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优质稻谷,关键在选种。2019年1月20日,湖州优质稻米品种食味鉴评会场上,十几台电饭煲一字排开,米香伴着水汽蒸腾而出。来自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粮企等单位的负责人和粮农、市民代表现场试吃。“南粳5055”从10多个本地大米品种中胜出,后经咨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意见后,被确定为“五优联动”试点晚稻品种。
2019年5月,新一季水稻即将开种,湖州白兔粮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若飞把种粮大户召集到一起。“今年,我们公司中标1450吨‘五优联动’国有粮库仓容使用权,同粮库合作收购‘南粳5055’稻谷,收购价格比基准价高,请大家放心种。”
“订单式收储后,优质稻卖出了好价钱,亩均能增收160元,引导我们种粮从走量转向提质。”“五优联动”试点第一年,孙建龙种植300亩优质水稻。2019年,湖州以订单形式引导农户种植“南粳”系列优质稻谷1.3万亩,签约农户118户。
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邱若飞——
“收储优质稻,加工优质粮,公司利润每吨增加约600元,是过去的两倍左右”
2019年秋季,万亩稻熟,邱若飞来到孙建龙的田里察看,手捧优质稻谷,他满怀期待。
从2019年11月中下旬到2020年1月,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入粮库。看着粮库的各种先进设备,邱若飞竖起大拇指:“粮库设施完善,优粮优储有保障。”
转眼进入2020年5月,粮企自储的粮食即将加工完毕,按照合同约定,粮库开始轮换出粮。2020年5月至9月,邱若飞分批回购与粮库合作收储的优质稻谷,按照每斤1.33元的基准价付款给粮库。
走进湖州白兔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机器中的白米脱壳而出。根据优质粮加工要求,企业正对粮食适度精细加工。“从粮库买来的不再是普通稻谷了,粮食品质高,有利于企业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邱若飞说。
为进一步实现优粮优销,2020年1月,在湖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下,湖州市粮食行业协会成立,邱若飞当选会长。协会在资金融通、信息咨询、产品推广、产销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服务,并协助有关部门聚力打造浙江省首个大米类区域公共品牌“湖州好大米”,制定发布全省首个稻米团体标准,从稻谷种植、收储、运输、加工、质量追溯等方面统一生产工艺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粮农、粮库、粮企共同维护好‘湖州好大米’品牌。谁砸了牌子,谁就得退出。”邱若飞说。
在加大“湖州好大米”品牌推广力度的同时,邱若飞等粮企负责人还到一些单位食堂上门推销。“湖州米口感不错”“煮粥很黏稠”……尝到本地优质米后,市民们普遍给出了好评,来自超市和订货商的订单不断。如今,湖州已在本土连锁超市建立经销代理网点200余家,开设网店7家,累计销售“湖州好大米”超过1.2万吨。
“收储优质稻,加工优质粮,公司利润每吨增加约600元,是过去的两倍左右。”邱若飞说,得益于粮食品质提升,公司效益节节攀升,正在建设一座自动化生产车间,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0万吨。
湖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干部钱国良——
“依托动态管理机制,每月末实际库存不低于规定储备规模的70%,确保粮食储备安全”
优质储备粮逐渐赢得市场青睐,市场化企业购入量增加,是否影响粮食储备安全?面对记者提问,钱国良将一张表格摊在桌上,这是2020年湖州市储备粮轮换执行调度表,标注了每个粮库点轮入轮出粮食的时间、数量、品种、仓号等内容。顺着钱国良手指的方向,几个数字格外清晰——2020年,湖州轮出粮食不到33822吨,轮入35132吨,轮入量多于轮出量。
“依托动态管理机制,每月末实际库存不低于规定储备规模的70%,确保粮食储备安全。”钱国良说,湖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每年初会同湖州市财政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商定年度储备粮轮换计划,报请市政府同意后,下达湖州市储备粮管理公司,确保粮食按计划轮入轮出。
合作企业轮入的粮食在储期间,粮权属于政府,全部纳入储备管理。湖州市储备粮管理公司与粮企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粮食应急响应程序启动后,库存粮食必须服从政府调控安排,市储备粮管理公司按每吨200元的价格向中标企业支付违约金。与此同时,湖州市储备粮管理公司每月末通过专门系统报送储备粮购销存报表,国家、省、市粮食管理部门均可掌握储备粮库存情况。钱国良说:“未来,我们将通过‘智慧粮库’系统将粮库计量终端接入系统,粮食库存变化可实时了解。”
面对稻谷价格波动,风险化解机制不可或缺。“五优联动”试点之初,出现过粮企因稻谷价格下跌而违约终止合同的情况。2019年5月,一家粮企与湖州市储备粮管理公司签订了2020年购粮合同,约定购买价格为每斤1.33元。当年12月,稻谷市场价格下跌至每斤约1.2元。该粮企单方面终止购粮合同,放弃了之前缴纳的保证金。
针对粮价波动影响粮企参与“五优联动”积极性的现象,湖州市有关部门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推出了“优质稻谷价格指数保险”——粮食加工企业在第二年开仓提粮时,如市场价低于粮食收购入库价,由保险公司赔付价差。
“保险兜底,粮企安心。”钱国良介绍,2019年底,湖州市为合作收储的8500吨稻谷购买了价格指数保险。其中,粮库承担80%的保费,共计41万元;企业承担20%,共计10.2万元。如遇稻谷市场价格下跌,粮企可享受最高每吨200元的保险理赔,有效降低了粮食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李益敏——
“创新推进‘五优联动’试点和提质扩面,提高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能力”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好:破解“种一季稻只赚33元”的尴尬 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的:浙报观察丨“双强”站上浙江农业高质量、
浙江旋耕机配件哪里买好:破解“种一季稻只赚33元”的尴尬 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旋耕机之家为了大家交流有关旋耕机相关知识组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大牛、厂家、需要购买旋耕机的客户,不确保会有你想要的 ,相信你能在圈内整合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前100名免费,如有意着添加微信18215288822(备注旋耕机微信群)拉你入群。